盛鸿为阿萝精心挑选户部,一来,户部掌管钱粮税赋为六部重中之重。二则,户部尚书萧尚书在六部重臣里最先投诚,自十余年前他登基之日至今,萧尚书一直忠心可靠。
论亲疏,礼部的谢钧是阿萝嫡亲的外祖父,当然更亲近。
盛鸿将霁哥儿安排进了礼部学习当差,其中意味,颇值得人琢磨回味。
六部官署皆在离皇宫颇近的御街两侧。官署肃穆威严,出入的皆是朝中官员。普通百姓,根本不敢靠近。
几位世子的风头,今日又被端柔公主抢之一空。
户部官员从上至下共有六十余个。由萧尚书领头,众官员按着各自的官职,从高到低排在萧尚书身后。
不管户部众官员心里如何腹诽吐槽不满,总之,面上都是一派恭敬:“微臣恭迎公主殿下。”
阿萝微微一笑:“诸位平身免礼。”
待众官员站直了身体,阿萝又做了一件令众人惊讶的事。
“萧尚书,从今日起,我每日都来户部,多有叨扰了。”
“于侍郎赵侍郎,以后请多多提点指教。”
“方郎中……”
自萧尚书开始,阿萝一个一个地招呼了一遍。五十多个户部官员,姓名和官职,竟无一说错!
户部众官员心中皆惊。
过去这一年,端柔公主在金銮殿里几乎从未说过话。众臣渐渐适应了她的存在,心里不免要腹诽“公主殿下不过如此”之类。
没想到,端柔公主今日一进户部,便展露锋芒。
萧尚书也有些惊讶,笑着说道:“公主殿下记性之佳,令人钦佩。”
记住五十几个姓名,算不得什么。不过,连众人的相貌特征都能一一对应上,这就十分厉害了。
阿萝目光扫过众官员神色不一的脸孔,微微笑道:“我在移清殿里伺候笔墨一年,对萧尚书和于侍郎赵侍郎颇为熟悉。去年进了金銮殿听政,每次大朝会,我便记一记朝中众官员的模样,倒不是有意为之。”
言下之意就是,其实进了其余五部,她也能叫出所有官员的名字来,不算稀奇。
萧尚书为官老道,心中如何作想,从面上窥不出半分。资历稍浅年纪较轻的官员们,各自脸上已露出了一丝敬意。
京城大小官员四百余人,要一一都记下,绝不是易事。他们在朝中为官数年,也未必做得到。端柔公主入朝不过一年,便记住了所有人。
这份用心,由不得人不心生敬意。
……
阿萝稍露锋芒后,不再多言,随着萧尚书进了官衙当差之处。
户部或许不是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不过,一定是最忙碌的地方。每日核算各种账目,各种应对前来支取钱粮的官员,一个个忙得恨不得肋下生翼脚底生风。
萧尚书身为户部正堂官,自然也是忙碌的。
一开始,萧尚书还不时张口解释或提点一二。待到后来,便忙得无暇张口了。
阿萝经过这两年的历练,沉稳得简直不似十几岁的少女,也颇沉得住气。不急不躁,听不懂也不急着发问,只用眼看用耳听。
待到正午,阿萝不便在官衙里多留,便回宫用膳休息半个时辰。到了下午再来户部。
第一日过后,阿萝向亲爹亲娘回报心得体会:“父皇,母后,户部其实也像个小朝廷。萧尚书只一个人,便是生得三头六臂,也无法事事躬身亲问。”
“所以,所有具体的事务,都有四个职司的官员去做,于侍郎赵侍郎也各司其职。萧尚书抓大放小,却不是一味放任。目光如炬,但凡张口,无不是抓住了疏漏之处。有理有据,将失职之人训斥得不敢抬头。”
说到这儿,阿萝忍不住笑着赞道:“往日我总觉得萧尚书为人抠门,动辄就是国库空虚没有银子。今日才知道萧尚书的厉害。”
盛鸿挑眉一笑:“能为一部尚书,自然有独到之处。萧尚书的能耐,你慢慢看慢慢学就是了。”
阿萝笑着应是。
谢明曦也张口指点阿萝:“你在萧尚书身边学一段时日。等熟悉户部了,不妨去四职司里再转上一圈。”
“让你进户部,是要你熟悉户部所有的事务。放下身段,去看一看普通官员如何当差做事。”
“所谓目光如炬,不是一两天能历练出来的。想有所作为,想令众臣诚服,你得有真实的本事能耐,如此才能降得住他们。”
类似这样的教导,阿萝这两年也听了不少,闻言郑重点头应下。
……
说完了正事,谢明曦话音一转,忽地开起了玩笑:“听闻今日翰林院有公文送至户部,公主殿下可见到了送公文之人?”
佑哥儿进了翰林院学习,暂时还没具体官职。不过,翰林掌院是他亲爹,端柔公主是他未婚妻。佑哥儿自动请缨要“送公文”,谁也不会不识趣地和他争抢。
未婚夫妻,假公济私正大光明地见了一面,心里美滋滋的。
>>>点击查看《六宫凤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