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知己知彼
何为知己,那就是知道自己的全部实力,准确定位自己的地位。
必然现在赵国实力还逊色秦国,那么就要暂时避其锋芒,拉拢盟友一起对抗,而不是知己蛮干。
对于赵国的实力,每一天都在刷新。
整个赵国实力大为提升,河北地区吸取燕国土地,人口后,实力明显上涨了。经济更发达,加上打理推广牛耕技术,赵国的粮食可是可以支撑十年之久。
其次就是山西经济稳定,没了匈奴这个祸害,老百姓也能安心发展生产,不用两头奔波。这里由于基础差于河北,发展反而更快。
而外蒙古实行的是粗放型放牧,对于土地开发有限,但架不住地方太大,所以今年赵国的战马什么的估计暴涨一倍不止。
月氏和东胡也知道赵国胡服骑射以后非常不好惹,比胡人还有胡人,比野蛮人还要野蛮,看看现在的匈奴人的下场就知道,和赵国对抗成本太高。
连七雄最弱的燕国都搞不定的东胡显然更加不是赵国对手,赵国亚满足于漠北的统治不想过多浪费精力在没有用的地方,再说东胡还能很好的牵制燕国的国力。燕国为了对抗东胡不得不年年修长城,长城一线常年需要近20万大军,十万驻守,十万机动打击。整个赵国如今拥有85万户人口。
根据每户一位战士的标准,赵国就有85万在编军士。
其中75万为地方守备军,也是整个赵国最核心的战斗力。名义上归属五军都督府,实际上都是枢密台和兵部在掌权。
其次还有五万八旗军和五万御林军。
最终赵丹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了控制,将蒙古八旗军改为禁卫军,和御林军同属禁军系统,装备一致。
但是根据赵丹谋划,御林军负责保护首都,相当于首都近卫军。
八旗军相当于野战军,根据这一特点,
赵丹将御林军中大量立志于建功立业的军官,尤其是军校生,提拔到了南军中军和东军,甚至是八旗军。
御林军一方面没了这群野心勃勃的军官变的死气沉沉。恩,就是没有多少进攻的激情,他们只想着坚守城池。
而被清洗改变的南军和东军在吸纳大量黑衣卫士,锦衣卫,,羽林卫的中低级军官以后,更是野心勃勃的希望建功立业。
对赵丹而言,五军需要斗志,战斗欲望,就让更多年轻人去吧。
而御林军更多是稳重,对于首都,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太多欲望野心反而是好的。
这种调整很快就会形成各自战斗力,各自战斗风格。
而这个时候,秦国的实力也首屈一指。
光河东一郡就驻扎着高达三十万大军,其中近半是河东郡兵,没办法河东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这还是这两百年,赵国,韩国魏国不断迁出人口,其中赵国迁都邯郸,就让河东北部大量人口涌入河北,
一样的一百年前当时的战国霸主魏惠王迁都大梁也就是公元前361年,使得河东核心的安邑造成大量人口涌入魏国东部平原。
除此外还有驻扎平阳也就是临汾一代的韩国也迁都到了新郑,又造成更多人口迁走。
可是也造成这里空前空虚,结果被商鞅一度战领,虽然之后又被夺回去。但最终还是被秦国占据了。
韩赵魏这三晋主人反而被赶了出去。
或许三晋分裂本就是给秦国一统天下提供方便,毕竟一旦合在一起,那就是当年中原霸主晋国,一直压着秦国的晋国可不是现在的三晋好对付。
除此外秦国在阴晋也就是华阴以东的函谷关,崤关常年屯兵就超过十万。这就是秦国占据地利的好处,可以集中力量使用。不像山东各国兵力分散。
面对着虎视眈眈,准备东出的秦国虎狼,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韩国。
于是韩王然,也就是桓恵王,就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两个准盟友拉下水。
“陛下,现在秦军正在想崤关增兵,加上河东兵那可是五十万大军,秦国近半精锐。我国举国之兵也就三十万,,=加上各大家族私兵,撑死了也就35万,我们兵力更是分散,单兵能力远逊色秦军,一旦秦军东进,那就是灭国之祸呀”
韩国丞相姓张,也许是“汉初三杰”谋圣张良的爸爸或者爷爷。姓什么就不知道了。比起张良,这个老爸一点也不差,很了解当时韩国的处境。
可惜此时的韩国即使有了张良全力相助,也很难扭转韩国被动局面,秦国的秦昭襄王和范睢可比项羽和范增难对付得多,更何况还有一个比项羽更加具有战略意思的白起在秦国,这可不是项羽能比的。或许勇猛神木的白起干不过项羽,可是比起算计别人,白起就是项羽祖宗。。
“张卿,你说怎莫办呀”韩王然也是有心恢复国力的有志之士,可是他用了很多办法,却在一次次对抗强秦中夭折。如今都快灰心丧气了。
这时他的弟弟韩非子急忙建议“王兄,别着急,别着急,我们可以求救赵魏,我想两国
>>>点击查看《重生之赵孝成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