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程济生离开家已经两年啦,两年时间里一次也没有回来过。余惠兰想他,也没有办法。有时托人捎个口信,也见不到回音。余惠兰只好忍着。
少林寺离此较远,有二百多里路程,程贵生打马疾驰,一路急行。傍晚时分,才来到嵩山脚下。
少林寺座落在嵩山少室峰脚下,寺内苍松翠柏,绿林掩映。寺外怪石磷峋,悬崖峭壁。清澈的小溪,唱着欢歌缓缓流经寺外,小溪边花草繁茂,各色花朵星罗棋布。有蝴蝶,蜜蜂翩翩飞来,围着花草起舞。
有一付对联云: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
山巅风吼处,英雄照古今。
程贵生来到寺外,把马拴在柏树上,前去拍门。一个老和尚开开门,双手合十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施主到鄙寺来,所为何事?”
程贵生躬身施礼:“老师傅,我兄弟济生被贵寺的净云师傅收为弟子,我来看看他。”
老和尚合掌笑道:“知道知道,是净云师弟的俗家弟子鸿远吧。”
贵生答:“他改的啥名字我不知道,麻烦老师傅引见引见。”
老和尚让贵生牵了马,来到少林寺后院武僧居住的禅房里,一个小和尚接过马缰,牵到马房伺喂去了。老和尚向里喊道:“鸿远,鸿远。”
从练工房传出一个气喘吁吁的童子音:“在这里呢,等一下啊。”
老和尚指指练功房,对贵生说:“你去吧,他正在里面练功呢?”
贵生走到门口,看到一个小和尚大头朝下,双腿斜靠在墙上,全身仅脑袋正中一个支点,双手高举,每个手中都举着两块砖。时近秋天,鸿远全身仅穿一条短裤,豆大的汗珠汇成一条条细流,从双腿流到脑袋上,脑袋正中支点处,一片洇湿。
程贵生看不出他是谁,只得叫了一声:“济生?”
叫鸿远的小和尚看到他,又看了看窗台,窗台上原来有一柱香,香已接近燃完,袅袅的白烟飘散开来,驱赶着蚊蝇,散发着麸皮似的香味。鸿远一直坚持到那柱香燃尽,才翻身跳起,叫道:
“大哥,你咋来了?”
贵生说:“回家吧,娘想你了。”
济生疑惑地问:“大哥,咱家出事了吗?”
贵生笑道:“出啥事呀,是咱舅回来了,想见见你。”
济生兴奋地说:“咱舅见我干啥,他会想我?”
贵生说:“咱娘不想让你当和尚了,想让你跟咱舅当兵去。”
济生说:“那就回家看看吧,我也想咱娘了。”
贵生说:“那咱走吧。”
济生说:“等师傅回来了,我请个假。”
贵生想想也是,就和他坐在条凳上等。净云师傅是少林寺有名的武僧教头,手下十八罗汉,个个武艺精湛。程济生是他收下的唯一一个俗家弟子。一个小孩子,最初是不能收作关门弟子的,应当先作俗家弟子,等他长大后再自己定夺,如此,也不枉为师的一番苦心。
两兄弟正在促膝交谈,不知何时净云师傅已站在身后,脑袋上“叭”地挨了一下。济生急忙站起来施礼,叫了一声:
“师傅。”
净云问道:“这位就是你的兄长吗?”
贵生济生一齐回答:“是的,师傅。”
净云看看贵生,问道:“家中是不是有了灾祸?”
贵生低头说:“我爹我奶奶都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我娘身体不好,想见见我弟弟。”
净云双手合掌,说道:“善哉善哉,动乱年月,家家不幸。日本人到中国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想不到祸患又降临到我徒家中。既然家中遭祸,作为人子,理应伺奉爹娘,徒儿,你就回去吧。想你跟老纳学这两年,武功虽不算上乘,但健身护体应能自如,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回家去吧。另外,你眉间黑气并未驱散,灾难依然等着你,你要处处小心谨慎,做任何事都不可粗心大意。为师的话不可忘记,你们去吧,阿弥陀佛。”
翌日清晨,两兄弟合骑一匹马,离开少林寺,打马四家。一路上山青水秀,花草摇曳。清脆的马蹄声,在山间回荡,晶莹的露珠打湿了马蹄。两兄弟初出家门,如游鱼入海,鸟归山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程贵生看到弟弟的骨骼已有了变化,身体细长削瘦,筋骨结实挺拔,不禁问道:
“三弟,你给净云当徒弟,每天都学的什么?”
济生回答说:“我可是受了老鼻子的苦了,先练沙袋,后练轻功,也练过一段梅花桩。哎呀,每天都累死我了,你没看到吗,你来的时候,我还在练铁头功呢。”
贵生伸手摸摸济生的脑袋,感觉皮厚,皮硬,不禁笑道:“看来学武术就是不一样,回家有机会教我几招,打日本人的时候说不定用得着。”
余惠鹏办完公务,回到姐姐家里,看小三程济生身材挺拔,浑身武功,很是喜欢。余惠兰也满心愿意。小三一走,不但省去一张嘴,更重要的是从了军,能够建功立业。贵生也有心,但已成婚
>>>点击查看《豫东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