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脉巍峨兀立,气吞山河。山前方是一片原始密林,树木连绵起伏,一眼望不着边际,不知通往何处。只见林海与天地相接,气势非凡。山后是重镇“衡阳城”,地处中原脏腑位置,乃是中原重要的交通要塞。
普陀山高耸入云,群峰竞秀,山势雄伟。从山脚向上望去,竟看不到山巅。只见山峰直插云层往九天之上伸延而去。普陀山中,植被繁茂,瀑布泉涌,景中有景,珍禽异兽数不胜数。各种奇景独一无二,天下闻名。
然而更有名的却是普陀山顶之上的修真门派--“清心寺”。每逢初一、十五,“清心寺”香火不断,来往香客络绎不绝。平日里只见大师们凭空而起,腾云驾雾,真如传说中神佛罗汉一般。
“清心寺”创立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可谓是历史悠久。三千年前,有一个酒肉和尚,法号“无戒”。真是人如其名,这位无戒大师不但不遵从诫命,而且贪吃成性、嗜酒如命。他长的满脸横肉,大腹便便,形态有点像“弥勒佛”。
无戒和尚父母双亡,儿时被一位大师收留于“法华寺”中。无戒和尚受其身世的影响,乃至于他从小处于法华寺中,非但未能受到佛理的熏陶而潜心修佛,反倒是戾气越来越重。长大成人之后,更是无法无天,没人可管。喝酒吃肉,戒律全无。终有一日,法华寺主持忍无可忍,将那厮扫出寺院大门。
无戒和尚无处可去,只能露宿于山腹密林之中。该厮竟寻得一山洞,更出乎意料的是,山洞岩石之中竟然藏有一羊皮古卷。无戒和尚虽是不学无术,但从小处于法华寺中,对佛经耳濡目染,竟识得古卷经文半数之多。
他有此际遇,潜心修行。四十年一晃而过,乃出。无戒和尚出洞之时,已不是原来模样。以前肥头大耳,如今却是廋骨嶙峋。无戒和尚下山之后,短短数月就闯下赫赫威名,成为一方之雄。
常言道:能力越大,欲望越重。羊皮古卷中的佛学大道非但没有改变无戒和尚本性,其中一些威力极大的法术反而成为那厮为非作歹的手段。他竟然做起了强盗勾当。无戒和尚将窝点建立于普陀山顶之上,自号“普陀上人”。不久便成立了“清水帮”,专以打家劫舍为生。
普陀山麓之下的衡阳城本是一座繁华都城,自打“普陀上人”来了之后,因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衡阳城很快就荒废下去。来往商贾只要一听到“普陀上人”名号,就浑身哆嗦,不寒而栗。由此可见,那厮已然罪恶滔天。最后那厮于普陀山顶之上,雷劈致死。终年二百七十三岁。
“普陀上人”共传四脉,四人皆是“清水帮”首领。他们都是“普陀上人”真传弟子,一身修为深不可测。行事手段比起“普陀上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行为甚至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遂有正道之士,呼吁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或许是上天有眼,又或是邪不胜正。此战历时三年,四位首领尽数伏诛。
正道中人本想乘胜追击,将他们一网打尽,免留后患。只可惜“普陀上人”生前于普陀山布置一禁忌,名曰:“须弥幻境”。此乃幻术大阵,进入此阵者,若是没有法决,就会被他的所思所想所迷惑。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等到幻境中人生终结,此人于现实中便心死而亡。
“须弥幻境”厉害无比,乃至于所有进入阵中的正道人士无一生还。其余正道之士想尽了无数办法想要破去此阵,但都以失败告终。或许是上天不愿绝普陀一脉。
话说经此一战,“清水帮”残余之众躲进了“须弥幻境”中。普陀山已被正道中人封锁起来,“清水帮”众人于山顶之上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普陀一脉日渐式微,而且长年累月憋于山腹之中,何其郁闷。至今想起,那实在是普陀一脉最是悲苦的一段日子。
转眼间,两千年冲冲而过,普陀一脉竟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于普陀山顶之上,过起了平常百姓的生活。耕种、打猎、养家糊口、生儿育女。只是先祖们留下的一句告诫--万万不可下普陀山,否则必有大祸。被他们代代相传了下去。
直到距今一千多年前,普陀一脉终于出了一位惊艳绝才的聪慧人物--尚青天。此人于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曾经令“普陀上人”风光无限的羊皮古卷。此人绝顶聪明,看完羊皮古卷后瞬间顿悟,于一山洞中开始闭关修行。四十年后方才破关而出。破关之日,龙吟虎啸,仙鼓齐鸣,紫色祥光冲天而起。
其后,尚青天下山而去。一天之内连败数位高手。那些江湖中的门派掌门皆非其一合之敌。一时间,尚青天名声大震。十年之后,尚青天剃度出家,于普陀山创立“清心寺”,法号“普青上人”。由于“普青上人”佛法高深,又广收门徒,“清心寺”的规模越来越大,开始大兴庙宇。以“须弥幻境”为界,里面为内堂,乃是修道之人清修之所。阵外为外堂,乃对世人开放作烧香拜佛之地。
接着,“清心寺”分作僧俗两脉。出家弟子潜心修佛,俗家弟子掌管外堂一干琐事。“普青上人”无疾而终,享年三百六十一岁。临终前留下遗命:“僧俗两脉不分彼此!共传香火!外堂之人没有非常原因不可擅
>>>点击查看《三清四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