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极快地又是割下一块肉,甩向空中,此是谢鬼神。谢天谢地谢鬼神之后,以后所割下的肉按规矩得放到行刑台旁边的案桌上的盘子里。
……………………
……………………
[注一]:磔诛是凌迟处死,又称剐刑,或脔割。。。磔裂就是车裂人体,也是五马分尸;磔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汉代自景帝时将磔刑并于弃市。据一些资料记载,秦汉之时已有磔诛,政府没有把它作为国家的刑罚,没写进刑典,属于私刑。唐、宋初之时,认为用磔诛有伤天良,加以禁止。宋之前的五代十国认为是凌迟出现的时间。宋王安石变法恢复凌迟,而在王安石之前,辽国把凌迟正式归入国家刑罚手段。元朝时沿用,不过施用凌迟一刑的却不多,明清之时,凌迟之刑多见施用,而明朝又分三等,第一等竟然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到了清朝后,把凌迟最高的刀数规定为五百刀!最惨的是明刘瑾割了三天,四千七百刀(据传实际刘瑾被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清朝之时,对于施行凌迟的不再是那些谋反等重罪,而是加以扩大化让更多的人被凌迟处死,如: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母,妻子杀丈夫、杀等等。凌迟1905年时废除。
外加一句:在清末时,列强要求清政府把反抗列强的中国人给施予凌迟之刑,像义和团时有拳民被处以凌迟。唉!落后挨打!
[注二]:据古书所载,行凌迟处死,有些犯人行刑的地方四周是用布给挡住的,有些则不必,像那些不必的则是在犯人被绑的行刑柱上有一铁环来系住犯人的头发,不让犯人的头发披散,以此来面对众人。。。很多的都是行刑完之后,会把头给砍下高悬以示众。用不用布挡住行刑场景,是怎么个规定,我就找不到有关史料了。
[注三]:古代郐子手在行刑之时,都会在皋陶神像前杀公鸡,用血来涂遍脸和抹遍手,而且有种顾忌,若杀鸡没血,那执刑不顺。郐子手们之所以要杀鸡来涂脸和手,为的是与皋陶的脸一样红,好保持一致,说明自己是皋陶的徒孙传人,郐子手不是人,是神,是国家的法!为的是不让犯人死后化作冤魂厉鬼以索命。其实郐子手在行刑之时心中还是有些恐惧的,只是以此来消除心中恐惧而已,求个心理依靠,就算是一个当了几十年的郐子手也对这种生活生到厌倦,时不时地活于恐惧之中。
[注四]:凌迟行刑时,朝代不同其行刑手法于犯人身体何处下刀亦不同。如清朝有的规定先割脸,两眉之间。有些是在前面几刀割掉犯人的舌头之类,不让其大声地喊叫,只是叽叽呜呜地哀鸣着,这样做一是多让犯人受苦,二是郐子手怕犯人大喊大叫扰了心思,因为他们害怕的就是犯人哭天喊地的大叫,可是不喊不叫却令他们感到心惊胆跳,魂都失!而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石达开!一百多刀,一声不吭!无畏缩害怕之状!这该有多大的毅力啊!更为恐惧的是在石达开受刑之前,曾国潘特意让凌迟更毒,在伤口处还要撒盐,骆秉章加以发扬光大,在伤口要用滚烫红红的烙铁给烫上一遍!而翼王却不幸成为第一个遭殃者!撒盐、滚烫的烙铁烫到伤口处……
对翼王行刑的郐子手因为翼王不喊不叫吓得都动不了手,换了好几个郐子手。唉!一代英雄竟有此下场,上天实在不公啊!以前第一次看到一些小说描写翼王就义时的情形,不由头皮发麻发痒,胃一阵阵作呕,头脑里总是无法压制得了,脑中总激荡这些情形,后怕万分,一晚都睡不着。直到现在不得不佩服翼王,把他敬为神一般!
下章精彩内容:郐子手在蒙厘夹雷眼皮底下轻轻地一划,立时一道伤口不协调地出现在其脸上,由于不深,倒没有多少血流出来,郐子手所为无非是让犯人能看见体验得到天下之痛苦,无过于脔割者;天下之恐怖,亦无过于束缚以待脔割者。
>>>点击查看《铁血英雄霸王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