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一:没有冲突=没有故事
在故事的世界里,我们喜欢不忠的奸妇甚于忠贞烈女,虚构文学是肮脏的游戏。严歌苓的小说《芳华》里,如果刘峰没有因为「情欲」而抱了林丁丁,那刘峰的故事就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一个人见人爱的雷锋般的人物,有什么好看的呢?读者很快就会对他失去兴趣。但是,「圣人」也是有情感的,刘峰终于还是「犯错误」了。也因此,我们才开始在刘峰身上投入情感,关注他的故事。在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萧穗子」就说,早在刘峰抱林丁丁之前,她的内心就有了对刘峰犯错的期待,因为一个没有瑕疵的人是那么的不真实。所以你知道了吧,如果你要让冲突发生,那么故事里的主人公必然不可能是完美的。即使他是以完美的形象出场,也是为之后的剧情转折埋下的伏笔。
公式二:渴望+障碍=冲突
讲故事就是要制造麻烦,你要让人物始终麻烦缠身,冲突不断。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冲突就是麻烦事,但并非所有的麻烦事都是冲突,故事里的冲突应该是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的戏剧性冲突。而要想让戏剧性冲突发生,你就必须给人物一个戏剧性渴望和戏剧性障碍。人物的渴望要想具有戏剧性,那么人物必须感觉到这个渴望的满足与否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所谓戏剧性障碍,是假如人物既不理会这个障碍,也不采取行动,那么他在情感方面、身体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就要遭受严重危害或者遭遇灭顶之灾。
在《飘》的故事里,斯佳丽希望得到艾希礼的爱情,但艾希礼就要和梅勒妮结婚,这就是斯佳丽的渴望和障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里,罗密欧和朱丽叶希望结合,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这就是他们爱情的渴望与障碍;在小说《白鲸》中,亚哈想要杀掉鲸鱼,可他必须征服那条鲸鱼和大海才行,这是亚哈的渴望和障碍。
故事里的渴望和障碍双方必须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如果其中一方太弱,那么故事就没有冲突可言了。假如亚哈非常走运,他碰到了那条鲸鱼,当时鲸鱼正巧在浅滩里打盹儿,随后,还没等鲸鱼回过神来,亚哈就用捕鱼的钢叉把它扎了个透心儿凉。那么,这里就没有任何障碍,也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情节可言了。或者说,假如亚哈变得聪明了,他意识到冒着生命危险在茫茫大海上追杀那条鲸鱼是不理智的。他已经为此丢掉了一条腿,难道说他还想再丢掉另一条腿或者遭遇更可怕的后果吗?假如罗密欧虽然清楚地知道朱丽叶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妙龄少女,不过他觉得冒着生命的危险追求她并不划算,那么,故事就没有渴望,没有冲突,也没有故事了。
公式三:冲突+行动+结局=故事
冲突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物行动起来,强迫人物利用自身条件,以一种揭示他们自身性格特征的方式采取某种行动。人物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的麻烦是最能够彰显人物性格的东西。行动就是性格。无论人物是否愿意,他们对于冲突的反应都道出了他们的真实情况。除非人物采取某种行动,否则即便是全世界最美妙的性格也不会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除非人物迫不得已,或者受到了挑战,否则人物就不会采取行动。就像我们大家一样,人物不可能没有任何理由地把自己推到极限状态,他必须受到激励、刺激和挑战。这个挑战就是冲突。
渴望、障碍、行动是推动故事情节前进的「一、二、三」。假如你把这三个要素都做到位了,而且运转如常,你的故事就拥有了戏剧性的活力,并且可以推进它到达一个强大的结尾。当你写作中遇到麻烦的时候,首先,要回到渴望、障碍、行动上来,永远都是如此。它们是让故事波澜起伏、曲折生动的「一、二、三」。
首先要问自己:「什么人渴望什么?」然后,在稿子上找到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凭脑子想,要写下来。渴望第一次出现在什么地方?找到这一点,并精确到在第几行。这个渴望是强烈的吗?它能够再强烈些吗?它能够出现得更早一些吗?你要先把人物的渴望建立起来,然后问自己:「障碍是什么?」它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行?它能出现得更早一些吗?它能更强烈些吗?人物是否能够不理睬这个障碍,却毫发无损呢?下一个问题是:「行动是什么?」人物通过做什么事情来克服这个障碍?它出现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它能够更早一些出现吗?人物能不能采取更多的行动或者更加坚定不移地主张自身利益,能不能表现得更加强烈或者更加直接?最后一个问题是:「问题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是胜利呢,还是失败,或者是局部胜利?假如它是一个场面的结局,那么,你还有更多的战斗要开打;假如它是一个最终的结局,那么故事也就结束了。
— 本期书目 —
- 《小说写作教程》,杰里·克利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译林出版社
- 《白鲸》赫尔曼·麦尔维尔,上海译林出版社
>>>点击查看《22 堂创意思维写作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