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体制是失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70 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前 30 年的计划经济的体制实验,在今天看来基本上是失败的。经过 28 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验,尤其是经过 1958 年的大跃进、1960 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和 1966 年开始的 10 年文革动乱,中国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横向比较来看,计划经济的体制实验,带给中国人民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的经济后果,确实是灾难性的。这也成了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苏联、东欧各国、中国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根本起因。
「中国的制造业的腾飞。」
2000 年之后,中国的制造业总量也接连超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到 2010 年,中国则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已有 20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 2010 年起已经稳居世界首位。2018 年,我国原煤产量为 36.8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114 倍;钢材产量 11.1 亿吨,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 50 以上;水泥产量 22.1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55% 以上。2017 年中国汽车销量已是 2888 万辆,而美国是 1725 万辆,日本是 523 万辆,德国是 344 万辆。这样中国汽车的一年产销量,比美、德日三国的总和还多近 300 万辆。
「中国的人均 GDP 有待提高。」
尽管目前中国的 GDP 总量和制造业总量差不多都在世界前列,但是相对于中国 14 亿人口,中国的人均 GDP 在世界上的排名还不高。按 2018 年年末的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 GDP 还只有 9732 美元,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第 77 位。尤其是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很低。
「中国经济的崛起开始于 1978 年。」
经济的真正崛起是在具体的什么时间呢?韦森教授认为这一时间是 1978 年市场化改革之后。这一历史史实,也告诉我们,中国只有坚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建立一个法治化国家的目标,未来才会有稳定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动力。」
第一,要归因于 1978 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即有市场经济,才有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中国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第三,中国引入了市场机制,尤其是在 1994 年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民营化之后,中国民营经济高速增长;第四,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外资的大量直接进入;20 世纪下半期以来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后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又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第五,与计划经济 40 年中国经济的低发展水平和不发达密不可分;第六,与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一国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讲,投资的下降,在市场化条件下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当投资回报率下降了,企业不赚钱了,新的投资机会和行业越来越少了,房地产的一轮发展饱和了,中国的投资率自然会下降。当海外出口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外贸出口的增速也自然停止增长乃至下降了。如果政府的职能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转变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自然会转变,中国经济的增速也会降下来一些,但社会将会更安定和更和谐,我们国家才会慢慢建成一个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中国人的经商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韦森教授看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与我国商人的经商精神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因为智商甚高的中国企业家、管理者、生意人和生产者有着如此精明的商业意识和精确判断商机的经营头脑,他们才会在中国四分之一多个世纪的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际遇中充分利用各种「制度缝隙」和「体制空挡」,来不断发展自己的企业,创建自己大大小小的「生意王国」,从而不但走出家门、省界,而且走出国门,勇敢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在近些年中国渐进的社会体制变迁过程中,这些有着高智商的企业家、经理人、营销员和生产者,既是体制转轨的获利者,也是当下中国工商业惯例和规范的实践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现实市场制度安排的创造者。
「自 2007 年起,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下行。」
2007 年开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开始下降了。2007-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为了应付全球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冲击,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导致了中国经济在其后数年中保持了 8% 以上的增速,但
>>>点击查看《谁在争夺世界经济的「铁王座」:枪炮、货币与霸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