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
山水画中,傅抱石独创出属于自己的“抱石皴”。《满身苍翠惊高风》雄健飘逸又苍润妩媚。这正是「抱石皴」渲染敷色所特有的朦胧美。
图 1 -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
再看《溪上清话图》,远观时,物象皆备,可近看时,只觉得满纸笔飞墨舞,却看不出具体物象。「抱石皴」开拓出了现代山水画的新境界。
图 2 - 傅抱石《溪上清话图》
傅抱石自立新法,不仅独创了山水画的「抱石皴」,也开创了独特的人物画法。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洪绶的影响较大,线条高古。题材或取自唐诗宋词,或源于历史典故,画中人物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符号。
这幅《屈子行吟图》同陈洪绶笔下的屈原颇有一些神似之处。
图 3 -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傅抱石的仕女造型,则明显有着顾恺之的六朝风范。画形体的过程中,注重刻画人物神情,尤其是表现眼神。
图 4 - 傅抱石《湘君湘夫人》
再看一幅傅抱石的诗意图《琵琶行》,这是他根据白居易的诗歌所创作。
图 5 - 傅抱石《琵琶行》
傅抱石的人物画继承了以线造型的传统手法,强调写意,他虽在日本留学时学习过西画「焦点透视」原理,但他时时结合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将山水画与人物画糅合,以古求新。
图 6 - 傅抱石《林泉高逸》
笔记
1、傅抱石的写生观:
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猛烈冲击中,当时国内的主流思想是向西方学习科学主义,中国画因「不求形似」而被认为不科学,许多受西式教育的人视中国画糟粕。傅抱石对此颇为不满,写文章论证中国美术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能拿西画的观点来论断中国画。
比如在关于「写生」的争论上,傅抱石是这么看的:「像董源笔下表现江南低缓丘陵的披麻皴,范宽笔下画出北方巍峨峻岭的雨点皴,都是靠实地写生总结出来的笔法。不过艺术发展的轨迹没有这样延续下去,山水画从元代到明清,削弱了写生中直接观察的趣味和习惯,而强化了笔墨和图式的典范。」
傅抱石认为,中国画要改良,首先应重视学习古人的技法。如果不用心揣摩和临摹大量的前人作品,即便是面对壮阔动人的风景也难以下笔。历代山水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都是「师造化」过程中积累起的经验,是民族绘画宝贵的传统。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向自然学习。
2、抱石皴
在傅抱石看来,不同的地貌特征,是将固定的勾皴笔法解放出来的最佳教材。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与实践,傅抱石才独创出著名的「抱石皴」。
抗战爆发后,已回国任教中央大学艺术
>>>点击查看《国家宝藏精解:细节里的中国美术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