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轻易放了小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的肤色和小月太像了,虽然长相不如小月,人品更没法儿比,可自己对她并不厌恶,也许是“爱屋及乌”吧。()
在小唐的带领下,绕小径很快便超过刘漠和小青并把他们“控制”在视野范围之内,那两人太投入了,以至于对刚才发生的“细节”毫无觉察,我也不是“拖泥带水”之人,所以在叮嘱了小唐几句后,便只字不提那些“不愉快”。
在做人方面,我自认为还算比较成功,比如对小唐的事儿尽量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使得本来已经处于“有利”地位的自己变得更加有利,起码小唐现在对我有了几分敬佩,甚至是“惟命是从”。
刘漠纯粹是陪小青来玩儿的,小青有自己的目的,两人“各怀鬼胎”自然不用导游,因此,小唐这个“免费导游”就实实在在地成了我的“私人伴游”。
崂山的景点儿很多,但冬季景点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小唐“导”的也是冬季主要景点,在她的带领下,我看到了冬日阳光下的“龙潭喷雨”(崂山十二景点之一)。
“龙潭喷雨”指的是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的龙潭瀑(也叫玉龙瀑),八水河流经此处跌落于深潭,因崖高水急,瀑布在空中飞舞,好似白龙飞下深渊,吐雾喷雨,景色十分壮观,真是“问潭哪得清如许,龙潭飞瀑天上来”。清代周至元曾有诗赞道: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
小唐虽然初中毕业,但口齿伶俐、声音甜美、思路清晰,加上做导游和伴游的经验丰富,让我对崂山的景点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当然,因为走的是南线,其他诸如“巨峰旭照”等景点则无缘相见。
冬天的华北地区,寒风凛冽,然而在崂山,却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太清宫。太清宫处在背山面海的海湾里,气候温润,冬天的寒风是吹不到这个千年道观的,故被称为“北方的小江南”。
据小唐介绍,崂山是道教圣地,山海的风光迤逦无限,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华道教的发祥地,远在春秋时期,崂山的道家方士就集聚在山海交汇的不其山周围,当时的不其山几乎与终南山齐名。
道教的产生年代在国内的史学界众说不一,大多数史学家把东汉末年张陵创业的“五斗米道”看作是道教源头。崂山地区道教活动产生较早,从一些历史资料中看,在汉末“五斗米道”之前,崂山的道教活动已有一定的规模。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提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道教名山,南宋庆元元年全真七子曾到崂山太清宫,使崂山道教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邱处机,他一生七到崂山,至今太清宫还保留着他脍炙人口的诗句:海雪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邱处机的成就也是崂山道士中最高的,成吉思汗奉他为“神仙”,赐虎符玺书,命其主管天下教事。
崂山在漫长的道教文化长河中,吸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一代代“天之骄子”,也吸引了大批的文人、才子、达官、墨客,为崂山留下了无数诗赋词文和笔墨刻石。
其中,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曾经游览并在崂山居住,他曾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创作了诸如《崂山道士》等脍炙人口的小说。
穿过一片竹林,进入了道观,我的感觉是——春天来了。道观中有很多名贵树种,在太清宫的三官殿前,一株高八米半的山茶树吸引了我,因为我老家是半山区,见过山茶,但如此巨大的山茶树却是第一次见到,更让我感到惊异的是,这颗山茶树居然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仿佛一个弱女子需要帮忙似的。
“快走吧,太清宫还有好多景点,你怎么老围着一颗山茶树转悠?”小唐催促道。
“这颗山茶有几百年了吧?”我望着“愁眉苦脸”的山茶树问道。
“呵呵,算你懂行,它呀,学名叫‘耐冬’,又名‘绛雪’,长在这里有七百年了,就算在大雪纷飞的时节,也是绿树红花,气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里开花到春晓,笑迎枯草吐翠时’,讲得就是它!”小唐笑道。
“冬季开花的树北方不多啊……”我说道。
“是啊,它是世界少见的大山茶,耐寒,耐旱,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冬季开花,花期也长,能开半年之久,你看它鲜红欲滴的花瓣,多漂亮!这种茶树叶质柔软,不但滋味鲜活,香气蹭鼻,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呢!”
“哦……”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难怪它还会有表情……”
“别逗了,你看走眼了吧,树怎么会有表情?”小唐笑道,“不过,这颗山茶还真有个传说,据说当年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曾在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其中《香玉》中讲的就是白牡丹与这颗红山茶变成美丽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
“《香玉》的故事
>>>点击查看《我的眼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