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昨晚没回家的同学从“树宝”宾馆赶过来告别,可能是因为心里没底儿,刘漠没有把董小坤的事儿告诉大伙儿,毕竟喜事可以奔走相告,连他自己都拿不准的丧事怎能乱说?即便是确认董小坤已经“走”了,具体给谁报丧也是董小坤家人的事情。()
刘漠不说,我自然更不会说。
送走了其他同学,便只剩下我这个“外人儿”,小青口口声声说派的车还没有来,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县电视台正在录播《动物世界》,赵大叔有气无力地详细介绍着斑鸠是如何占的鹊巢,看得我昏昏欲睡……
我望了望墙上的挂钟,说道:“青姐,都十点多了,小王师傅的车怎么还没来?”
“刚才我打电话问啦,就在路上,估计马上到,咱们准备一下出去吧!”小青说。
“怎么,你也要去?”我问道。
“不,我送你们上车。”小青说。
出了院门,走过长长的胡同,绕过电视塔来到马路边,天雾蒙蒙的,路上车辆很少,除了停着一辆半新的红色夏利,并没看到其他车开过来。
我们走过去之后,红色夏利响了几下喇叭,看我们没动,车门开了,走出来的居然是刘叔叔的司机小王。
“王叔叔,怎么才来?”刘漠问道。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刚去火车站送了趟人,今儿雾大,能见度低开的慢。”王师傅笑道。
“怎么开这么个破车,我爸的车呢?”刘漠接着问道。
“哦,刘书记说一会儿有事出去,要用车,就临时借了辆“肠衣厂”的车,暖风不好使,凑合用吧。”王师傅道。
刘漠刚要质问,小青从后面拽了他一把:“没关系,快上车吧,麻烦您了王师傅!今儿雾大,路上开慢点儿。”
“就是,什么暖风不暖风的,有车坐已经不错了,总比咱俩骑自行车强,走,上车!”我打圆场道。
大漠嘴唇动了动没说话,开门进去了,我也跟着上了车。
很明显,是刘叔叔考虑周到,小青用车肯定得跟他说明原因,县委书记的专用车怎能让我们公车私用去奔丧?开进小山村太“扎眼”,借个破车就不同了,愿意开到哪儿就开到哪儿多方便!
所以,不是刘叔叔要用车,而是他的车根本就不能用!再者说,他用车怎么可能不用司机?恐怕去火车站送人都是编的,没准儿是去“肠衣厂”借车刚回来。
刘漠怎么想不知道,我倒无所谓,只是觉得开辆红色夏利去“奔丧”有点儿别扭。
“小雨大漠,到了没别的事儿早点儿回来……”车子都启动了小青还在冲我们喊。
刘漠坐在车里默不作声,至于他泄露“秘密”的事儿,我没有抱怨,这种事情,抱怨别人有什么用?自己心里清楚下次注意就够了,多说无益。
刘漠哭丧着脸,王师傅很知趣,除了路线其他问题一句也不多问。刘漠是谁?刘叔叔的独生子,王师傅焉能不知?
做为领导的司机,光开好车是不够的,善于察言观色也只是一方面,要想当好领导的司机,首先得真正让领导把自己当成心腹,领导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领导想到了的你已经做到了,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心里要清楚,有些事情领导没问就不要多嘴,如果问了应该坦白说出自己的想法,王师傅无疑就是刘叔叔的“好司机”。
至于“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听牌你自摸,领导**你乱说,领导喝水你刹车……”,那样的司机叫不懂事儿!
汽车在马路上开了大约一刻钟,穿过一小段土路,进入山路,车子也开始颠簸起来,夏利车的减震不是很好,让人感觉像坐拖拉机,还不如骑自行车舒服。
“王叔叔,前面电线杆那停车,您在车上等我们吧。”刘漠说道。
“好嘞,一会儿你们下了车,我掉个头就停在电线杆对面。”王师傅爽快地说。
下了车,随刘漠沿着窄窄的石子路往前走了大约二十米,向右一拐,来到一处院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不假,除了矮矮的房顶,墙壁和院墙几乎全部用碎石垒砌而成,或许是年代久远,看上去相当破旧。
没有吹唢呐的,没有耍把势的,没有搭戏台,更没有唱梆子戏,和平日里老人去世的“喜丧”无可比性。一位老者像是“管事的”,指挥着零零散散的几个村民,院子里两口大铁锅冒着丝丝热气,算是告诉人们,这里正在办丧事。
用破席搭起来的简易灵棚两侧,是一副挽联,上联是:落花春已去,残月夜难圆;下联是:窗竹鸣冬雪,床琴夜断弦。
中央摆着董小坤的遗照,相片我见过,跟初中毕业证上贴的“版本”一样,显然是临时找出匆匆放大的,照片里的董小坤露着浅浅的笑,是那种无奈的笑,跟昨天晚上见到她时的笑容相仿。
长明灯在灵位的正前方忽明忽暗的燃着,四脚长凳拼起来的灵床上,盖着几尺白布,白布下面是一卷旧席,董小坤的身体想必就躺在旧席之中。灵位前供
>>>点击查看《我的眼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