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阿哥府门前的这些太医们怨念了没几日之后,就改成庆幸了,因为康熙的一道谕旨传来,听说是让八阿哥那边可乱得不轻,这不,四阿哥都没工夫来找自己这些人的麻烦,只顾着在那边照应了。
康熙的这道旨意,自然就是清穿文中多次提及到的嫌八阿哥挡了他回京的路,让他移回家中的那道了,后世也因此认为他对八阿哥泯灭了父子情,兰静在现代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穿到这里之后,她才知道,凡事都不能只凭一面而定。
象康熙言语中辱及八阿哥生母良妃娘娘的事儿,虽然这样很不好,兰静对他的这种做法也很看不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八阿哥的做为也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因素之一,是他心存大志,是他拢络朝臣,是他被人群而拥之,让康熙起了猜忌之心,是他在康熙明确表示不满之后,还依然动作不断。
兰静并不是认为八阿哥对皇位之心起觊觎之心不对,他所用的方法对与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她却认为,既然起了心要争,那就要想到争败后会落得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个时代,刑罚都明文规定着,一人犯罪,家人也要跟着受罚,那个倒大霉做了皇子师傅的徐元梦,他的父母就险些因他的过错而被发配了。
虽然说,皇子的母亲就是皇帝的女人,是不会被发配的,但所受荣辱会与儿子的功过紧密相关却是同样的,当初三阿哥“居丧不谨”,荣妃娘娘在宫中就沉寂了好久,大阿哥事出,惠妃娘娘不只要去“奏其不孝”,之后也是深居浅出,更别提康熙还认为八阿哥之阴险比废太子还甚呢。说白了,说良妃娘娘也好,说八福晋也罢,其实源头还在八阿哥这儿。
八阿哥的错,不在于他去争,而在于去争却被看出来了,争的时机和方法以及相关善后都没能把握好,所以他被打压了,母亲和妻子也跟着受牵连、被责骂了,可如果他争成功了,她们跟着享受的就是无尚的荣耀了,当然,现在还没到最后的时候,也不能就说八阿哥肯定会失败,但看着现时的情势,却已经是差不多了。
不过,康熙让八阿哥挪开,不要挡着自己回京的路,倒并不全是因为他对八阿哥的父子之情变淡的问题,早在此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年,康熙就曾经教导过自己的一众儿子们,“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外,所经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况于尔等身为皇子者乎?”
康熙不只是对儿子们这么告诫,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在皇子生病的时候,他也有去亲自照顾的情形,可若是儿子真要不好了,他不是自己离开,就是让人把儿子挪出去,总之是不会留在身边的,而这时候太医报去的八阿哥病情,是说他病极其沉重,已不省人事,正是需要“遮掩躲避”,皇帝回銮的道路不能更改,那就只有让八阿哥挪开了。
但康熙的第一道旨意,却并不是直接下令让八阿哥移回家的,而是就是否该移他回家之事,让皇子们议奏。这些在京的皇子们又如何不知道自己阿玛的心思,自然是纷纷表示应该移回,唯有九阿哥,如历史上一般的愤怒之极并坚决的予以阻拦,并严词质问前来传旨的人和在场的众位阿哥,“八阿哥今如此病重,若移往家中万一不测,谁即承当?”几位阿哥知道九阿哥素来与八阿哥交厚,又是放起赖来、连十阿哥都有些不及的性子,倒也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他争。
可驻跸在汤泉的康熙却用不着考虑九阿哥的心情,听说了这边的情形之后,又发过严旨来说,“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有了康熙这个明确的话之后,九阿哥也不敢再闹了,于是众阿哥们这才一边对康熙的旨意做出“倘有不测,胤禩见驻之处乃皇父经由之御路,所关非细,理应移回”的赞同表示,一边督促着太医们务必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尽全力让八阿哥一路平安的回到府中。
若说康熙坚持让八阿哥挪开,是因为帝王的一向爱惜自身,怕过了病气,或是被什么不祥冲了,那他接下来又命了固山贝子苏努、舅舅佟国维、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鄂伦岱、侯巴浑德一同往去看视八阿哥病之事,却又跟他打压八阿哥的情形联系起来了,这些人,那可都是八阿哥一党的。康熙这么做,估计应该是在告诫他们,谁跟谁结着党,谁跟谁是一伙的,我知道得清清楚楚,你们最好都老实呆着不许动。
不过,在与此同时,康熙却又让四阿哥取代了他之前对十四阿哥的任命,让他对八阿哥之病,多方延医、竭力调治的事儿,就有些让兰静想不通了,这应该就是自己之前隐约记得的四阿哥与这事儿好象有点牵连的事儿吧?只是康熙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在那一堆的“八爷党”中掺进一个四阿哥去呢?
是,四阿哥这些年与八阿哥那边,面儿是保持着兄友弟恭的姿态,但康熙不会因此就认为四阿哥也是八阿哥一党吧?还是说,他认为十四阿哥是那边的,那么做为与他一母同胞的四阿哥也很有可能会靠过去?可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啊,现在紫禁城内外差不多
>>>点击查看《福晋吉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