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

    而且洪武年间,将私铸铜钱也并没有定什么重罪,这是政府对铜钱的定位造成的。

    大明对铜钱的定位,就是辅助定位,规定百文以上具用钞。铜钱流通有限,自然不用多费心管理。

    只是而今时过境迁。

    杨溥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先铸银钱,这银钱下去,做一版去除方孔之后,再让朕看看,重申禁私钱之禁后,朝廷也要想办法多铸钱了。”

    周忱心中一动,欲言又止。杨溥却立即开口说道:“老臣下去之后,立即去安排。”

    周忱立即低头,将口中想说的话,吞了下去。

    朱祁镇却没有注意到周忱的表情,他也知道,事情要一步步的做。钱法的事情,暂且推进下来。将重点再次拉回到盐法之上。

    周忱的盐法的中心思想还是没有变的。就是民作,官收,官总卖,民分销总原则。朝廷只需在盐场附近驻扎几个官员。就可以掌控盐利。省却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总体来说,也方便操作。

    不过,周忱这一段时间上,也有一些修补。就是在大明原有的计口配盐的原则上。允许地方官员以官府的名义买盐。

    所谓计口配盐,其实大明食言买卖的总原则之一。

    朝廷所定的盐引是从哪里还来,就是各地人口统计,某地人口多少,就计算当地人口所用食盐多少。定多少盐引。

    百姓从官府这边买盐,也是要掏钱的。一般是以米换盐。

    不过数量不多,洪武年间,太祖皇帝特别说,这种税收被称为盐米,是重征困民,所以特别交代,不准折米。

    一般来说,如果你从官府这里买盐,是可以不交这个钱的。

    但是你要知道政府的德行。定下一个赋税很容易,但是减轻一个赋税却很难了。

    在永乐年间,又出现的变化。就是朝廷面对宝钞价格一步步下跌。想了很多办法来挽救宝钞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宝钞价格暴跌,是朝廷一味发行,不回收宝钞。违背了经济规律。

    却不知道,大明前期,为了挽回宝钞做了不知道多少努力。

    其中将这种盐米的赋税,改为了盐钞,规定全部要交宝钞。还有什么商税,几乎除却基本的田赋不变之外,其他赋税都是收宝钞。

    但是效果一点都不好,依旧江河日下。

    到了而今,一些地方官也不愿意收宝钞了,在这上面很多地方都将这个赋税折色了,从收宝钞变成了收实物,比如布匹什么了。

    这也是周忱担心,在盐税上收税太多,影响民生,故而先减税。虽然不多,但是对民间也是一个利好。

    朱祁镇自然没有不准许的。

    只要盐税能补上来这个缺口,就毫无问题。

    增加这个补丁之后,朱祁镇又与杨溥重新审视了一下盐法。就准备在下半年,先在长芦盐场试行,然后明年推广到沿海所有的盐场,再用三年时间,将云贵,四川的井盐,山西陕西的池盐都变成这个模式。

    总体来说,大概三年之后,盐税才会达到而今的三倍或者四倍,具体情况如何。不仅仅朱祁镇不清楚,周忱也不敢打包票。

    周忱说道:“臣以为户部侍郎王佐,曾经在长芦监管过盐政,此事就由王佐负责长芦之事,如果长芦之事一切顺利。再将新法在各盐运司之中推行。”

    朱祁镇点头,说道:“这是老成谋国之道,而今有这一千万两银子打底,有些事情不用做得那么急,宁可缓一点,不可出错。”

    周忱说道:“陛下圣训,臣牢记在心,须臾不敢或忘。”

    朱祁镇说道:“正好,朕还有一件事情,想与两位商议一下,晒盐法之事,,两位知道吗?”

    杨溥微微捻须,说道:“老臣知道。相传乃是宋代陈应功所创之法,只是本朝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定盐法,却没有用此法。”

    朱祁镇问道:“太祖皇帝为何不用此法?”

    这也是朱祁镇心中的疑惑。

    这一两个月时间,锦衣卫与翰林院两边都在行动,锦衣卫自然是分布各地专门调查各地晒盐法的实际问题,而翰林院进士们也将晒盐法从一堆故纸之中翻出来。

    实际上来说,晒盐法的历史很悠久。

    山西解盐就是用晒盐法制盐的,不过这是因为解池的天然情况。但是在明代晒盐法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太祖皇帝却统一天下所有盐场都用煎盐法,狠狠的打击了福建晒盐法的发展。

    杨溥说道:“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晒盐法并不完善,多依赖福建的气候,至于其他各地能不能实行,还是未知之数,天下各地盐场统一用煎盐之法,朝廷以稳妥起见,自然不会用晒盐之法。”

    “其次,就是煎盐法有利于朝廷管控私盐。”

    随即杨溥详细给朱祁镇解释起来。

    煎盐法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