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

    山中大寨。

    一个三十多岁人男子,相貌堂堂坐在一把太师椅上。虽然没有虎背熊腰之态,但是看他身形,也知道他身上一身力气非小。

    这个人就是叶留宗。

    从叶留宗这名字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粗人。

    一个粗人也做不到这样的事业。虽然叶留宗的矿山是他带着兄弟们,一刀一枪的抢下来的,但是采了白银,想要换成山中所需,却也需要叶留宗下山交际。

    叶留宗下山的时候,常常扮成读书人。谈吐之间,也没有漏过馅。

    此刻叶留宗看着刘海送上来的劝降信,轻蔑一笑,随即撕碎,说道:“我与官家没有什么好谈的。告诉你们刘将军,想要我叶留宗低头,除非,你们将这颗人头给砍下来。”

    叶留宗一拍太师椅把手,说道:“留一下他一只耳朵,赶下山去。”

    “是。”立即有人上来,将这个信使拉下去不提。

    “大哥,”一个人说道:“咱们真跟官家彻底闹翻啊?”说话的人乃是叶留宗的同宗兄弟,名叫叶希八。

    也是叶留宗麾下头号猛将,敢打敢拼。

    叶留宗说道:“不是我不想与朝廷和好,而是我们没有出路了。”他的声音之中带着几分苦笑,说道:“这几年少阳坑,少亭坑出了多少矿?”

    叶希八一听,苦笑说道:“没有多少。”

    叶留宗对另外一个人说道:“老陈,你说说。”

    这个老陈乃是陈善恭,与叶希八一样,乃是叶留宗的左膀右臂,掌管山上庶务。不过,他仅仅是负责而已,并不是说陈善恭不能拔刀子杀人了。

    要知道,叶留宗决心加入盗矿这行当的时候,身边也就是十来个兄弟,而今剩下的也就眼前两个人,当时都拼杀出来的。

    陈善恭说道:“老八不了解,不是没有多少,而是山中已经入不敷出了。”

    叶希八一听,顿时急了。说道:“这如何是好?”

    叶希八再不管这些细务,也知道,银矿乃是他们这数千人的团队,最大的收入,特别是最近朝廷用银或者银元多了,银价上涨。银子更值钱了。

    没有这一分收入,这数千人都要饿死了。

    叶希八忽然想到什么,说道:“既然矿脉已经绝了,何不让给官军,我们兄弟,那里不能重新立杆子吗?”

    叶留宗还没有说话。陈善恭就说话了。他说道:“老八,你以为没有想过,传开消息之后,大哥首先想到,就是脱身,但是姓谢的狮子大张口,要十万两。”

    “他不想想,咱们平时孝敬他每年一两万两,那里还有剩下的银子?”

    “而且逃,又往哪里逃?离开了下面数千兄弟,我们出就是一个屁,随随便便就被捏死了,之前咱们已经与官家打过一仗,已经月缺难圆。真听了这些人的屁话,估计我们兄弟三人连宋江的下场,也落不到。”

    叶留宗叹息一声,说道:“如果是单单是你我兄弟,倒也好说,咱们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银子,而今海禁大开,咱们想办法混到南洋去,怎么也有一口饭吃,但是下面兄弟怎么办?”

    “朝廷重开银矿,我打听了,我们这一代的税额乃是五万两,而少阳,少亭这两个坑,乃是附近最大的坑,最少要分一两万两的定额。”

    “更不要说,那些太监各方打点的孝敬钱,没有个小十万两,是下不了的,但是这两个坑现在情况如何,你们都知道,你觉得官家开矿,定额不够会怎么办?”

    叶希八脸色苍白,说道:“包赔。”

    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他看到是一个大矿开与不开。国家政策方面的事情,估计叶留宗视若性命的少阳,少亭两坑,朱祁镇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所以,他对具体开矿的章程,其实也不是太了解的。

    大明开矿,虽然派太监或者官员主持,但是请注意,这些人他们不会直接负责矿产的生产的,而是转包给商人,然后就定定额,然下面每年交上来多少税。

    几乎于包税制。

    开国之初,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能产多少,不敢欺瞒上面,自然是有多少上交多少了,但是后来却不一样了。后来很多人都分大帐小帐。大帐自然是朝廷的,小帐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上报的数目,就有意无意的在一个数字稳定下来了。

    而这个数字就演变成定额了。

    而矿产的生产一般是越往后,规模越大。生产的数量也就越多,定额固定后,下面的人分得也就越多。

    当然了,朝廷大员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让下面多沾便宜。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也不会将鱼养的太肥了。

    每年想要完成定额,其实也很辛苦的。这种上下之间博弈,也让定额数量越来高。

    从闽浙一带的银矿,从国初的数千两,发展到而今的十万两上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的。

    但是也不是没有年份,因为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