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明报一刊,铜板又是好纸。几十篇文章政令,内容比一卷书相比不差多少。要知道古代一书籍字是比较大。一般没有多少内容。
按照市场价的话,一钱银子,或者更多一些,才行。
不过,朱祁镇也知道印刷的越多,成本就越低了,而且经厂最大成本,反而是一整套铜活字,好几万两之多。
其余的成本就低多了。
而且朱祁镇更看重是明报的影响力,为了这影响力,亏本多销,朱祁镇也不在乎,如果真一刊销售数百万册,估计就能回本了。
即便是补贴一点,也不过每年几万两银子,朱祁镇砸的起。
商辂还能说什么。只能说是。
商辂回去之后,于正统二十四年六月正是刊法第一期明报。这一分因陋就简的报纸,最后发展成为庞大的报业集团。却是除却朱祁镇之外,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石头砸下去,到各地的反馈上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不可能今日发出的信号,明日就有了反馈。
朱祁镇就开始处理他一直挂心的徐州水利的问题。
王永和也不敢怠慢,将阮安也带过来,拜见朱祁镇。
阮安已经很老了。
白发苍苍,手持一根拐杖。见了朱祁镇就要行礼。
朱祁镇立即上前几步,搀扶住阮安,说道:“阮老何须如此?”
阮安说道:“陛下,礼不可废。”
如今太监之中,得海内之望的人,只有阮安了。
阮安而今身上没有任何官职,只挂了水利学院院长的职务,但是此刻谁也不敢将阮安当成一个太监来看。
不仅仅是阮安教出了数以百计的弟子,而且是阮安在水利上的成就,与个人道德品质。
阮安在水利上的成就,非常高。
他本来就是更擅长建筑,但是多次治水之后,以及之前老臣不在了,阮安就是大明在水利方面最擅长的人了。
阮安也写成一本书,总结了大明开国以来所有治水的办法,并呈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题名为《大明水法》,成为水利学院的教材,也同样要求各地方官员必读。当然了虽然这一本书是阮安写出来的,但是这里面的内容,却并非都是阮安独创的。
他其实是一个总结者,或者是集大成者。
除此之外,阮安在人品上无可挑剔。
他待诏一职,再加上各种赏赐,每年少说也有千两白银的进项。虽然比起一些达官显贵不算多,但是对阮安一个老太监,无子无女,却不算少了。
但是他不置田宅,不捐佛寺,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水利学院之中了。
似乎是因为自己无后,而将水利学院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后人了。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