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讲了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作品「米洛的维纳斯」,现在我们会讲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奴隶」。
垂死还是慵懒?
「奴隶」是两件作品,都可以在卢浮宫的雕塑厅里看到。这两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在 16 世纪初,为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1503-1513 年在位,教皇史上第 218 位教皇)的陵墓制作的雕塑。
现在我们还可以在罗马看到,但是这件作品没有完成,所以大量原来设计图里的内容没有实现。其中这两件没有放在陵墓上面,而是送给了佛罗伦萨的一位贵族,后来这位贵族又送给了法国国王,最后就进入了卢浮宫。
[图片 1]
[图片 2]
▲陵墓雕塑与设计图纸
那两件作品是年轻的男性形象。但因为作品身上都有绑带的痕迹,所以很多人认为表现的是被缚的奴隶。有人说是叫做「垂死的奴隶」,还有叫做「反抗的奴隶」等等。但作品本身的寓意现在已经失去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它们到底到底表现的是什么意思。
[图片 3]
▲垂死的奴隶 1513—1516 年
我们看到一个直立的男青年,摆出刚才所说的「米洛的维纳斯」的姿态,也就是波留克列特斯的那种对偶平衡(Contrapposto)。这个奴隶正面比维纳斯更加具有主观性,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举在头顶上。男青年的表情是一副半眯着眼、很松弛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人把它叫作「Dying Slave」,也就是「垂死的奴隶」。但这个动作其实是很慵懒,像早上起来将醒未醒时候的姿态。
[图片 4]
▲青铜时代 罗丹 1876-1877 年
现藏于法国卢森堡国立博物馆
19 世纪末,年轻的罗丹有一件作品叫「青铜时代」,就是模仿这件作品。一个男青年,手很慵懒地伸在头上,把肢体伸展开来。表现的是更年轻的、大概是青春期的一个少年,代表黄金时代的开始,青春的觉醒。
罗丹的「青铜时代」和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姿态的根源就是古代希腊的对偶平衡。「垂死的奴隶」是一件文艺复兴作品,文艺复兴的主要含义就是复兴古代。但是根据我现在的研究,文艺复兴也吸纳了大量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完全也不纯粹是古代的复兴。但古代复兴的方面肯定是存在的,这就是一件,所以它的姿态就和古希腊雕塑的姿态是一脉相承的。
如何分辨古代雕塑?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古代雕塑的差别。从雕塑的技法上,对于人体的美感,和一种微妙的肌肉的起伏变化,米开朗基罗一点也不逊于古代。但是古代很难看到这样一种表达很感伤的作品。希腊化时代有过这么一类作品,但是不会像文艺复兴的作品那样,表现得更加具有生命呼吸的意义。
还有一点,这件作品其实是放在祭坛上面的,它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圆雕。古代作品尤其是古典时代的作品,往往是独立的圆雕,它要求从不同角度看,形象是变化的。
我可以教给大家一条,观察一件作品是不是古代雕塑作品的方法。在观看的时候,你可以围绕着这件作品,从四面八方加 45 度角拍 8 张照片。如果这 8 张照片每张拍出的雕像造型是不一样的,是变化的而且耐看的,那么它就是古代的作品。
>>>点击查看《博物馆观看之道:解密全球 100 件镇馆之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