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一度曾设想扩充海军。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四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中称:“在国防上,海军、空军及军港要塞之建筑,均为重要。吾国海岸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空军尚无基础。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建设空军,俾国防计划归于完成。”两天以后,即八月十六日,江南造船所制造的“咸宁”号炮舰下水,蒋介石、张定璠、张群、杨树庄等出席了下水典礼。蒋介石登上军舰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力,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十五年后就有六十万吨的海军,做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
陈绍宽开始也雄心勃勃地想实施发展海军的计划。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他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演说时指出,建设海军治标办法为先购巡洋舰和潜水舰,治本则需建设六十万吨之各类型军舰。还应在胶州湾、象山港、大鹏湾分别建设军港。
但是,陈绍宽多次将造舰计划上报给蒋介石,均石沉大海。因此,中国的海军只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缓慢地发展着。
在抗战之前的十年中,新装备海军的舰艇除了一九三二年从日本购回的两千六百吨的“宁海”号巡洋舰之外,基本上都由江南造船船所制造。一九二八年,造出四百二十吨的“咸宁”号炮舰。一九二九年,造出六百吨“永绥”号炮舰。一九三零年,造出四百六十吨“民权”号炮舰。一九三一年,造出一千五百吨的“逸仙”号轻巡洋舰和五百吨的“民生”号炮舰。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造出都是两百六十吨的“海宁”、“江宁”、“抚宁”、“绥宁”号和都是两百八十吨的“肃宁”、“威宁”、“崇宁”、“义宁”、“长宁”、“正宁”号等10艘炮艇。一九三七年四月,仿“宁海”号舰式造出“平海”号巡洋舰。“宁海”、“平海”两舰服役后,成为中国海军最先进的军舰。该型巡洋舰舰身长将近一百一十米,宽十一米**,深六米七一,吃水大约四米米;装配一百四十毫米双联装主炮炮塔三座,七十六毫米高射炮六门,机关炮十门,鱼雷发射管四个,马力一万匹,航速二十三节,可携带水上侦察机一到两架架。
这一时期,海军部决定淘汰一些旧式舰艇,同时,对许多舰艇进行修理、改装,以提高作战能力。其中,对“建威”、“建安”两艘驱逐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威”、“建安”舰是福州船政局于一九零二年制造的。一九三零年初开工改造,一九三一年竣工。排水量由八百五十吨吨提高到一千零五十吨;原有一百毫米主炮一门,七十六毫米炮三门,三十七毫米炮六门,鱼雷发射管两个,改装后拥有一百二十毫米主炮两门,七十六毫米炮一门,五十七毫米炮两门,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门,七点九毫米机枪六挺。“建威”舰改装后更名为“自强”号轻巡洋舰,“建安”舰改装后更名为“大同”号轻巡洋舰。但这些措施,距六十万吨的计划相差甚远,新造舰艇总排水量仅八千余吨,加上改建的也不过万余吨。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中央海军系统共有舰艇五十七艘,四万四千二九十八吨,比一九二八年增加了一万吨。尽管这对于一个大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来之不易。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其鲸吞全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从一九三三年度开始,全国开始了五年的整军备战计划。海军部积极研究和制定海军防务方针,针对日本海军实力和中国实际,在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年度的《国防计划》中,具体制定和提出了海军防务计划和设想。
首先在“要旨”中明确指出,战争初期,“日本必先征服吾国……而其所取之道,除北方局地外,实以海道为最便捷。何则彼居折扇之端,其所趋指恰如折扇之骨而辐射于吾全海岸也。……英美与日本在太平洋未决之期间,吾国必须与日本争夺中国海海上之交通。纵不能夺得而管制之,亦必须能于上述太平洋海战未决之期间与之争持不下,以阻滞其作战方针而扰乱之……”
“日本为海军极强之国之—。吾国纵建设相当之海军,亦非其敌矣。然而果能建设相当之海军,再极力整理现有海军,则在彼与英美海军周旋于太平洋之期间,吾力必能歼尽彼之第二线之预备军,如彼之现驻于吾沿海沿江之预备役舰艇等者,其结果则海上及沿海之大道必尽归我管制而沿海及内地始胥安且也”。
在“海军政策”中指出:“以某一国海军为目标,对于该国海军之自中国海侵入者,海军力在防御的攻势下,须能于中国海海上与之对抗而歼灭之,以谋获得中国海之制海权。”
“在最近十年间,最低限度海军力须能一举歼灭某一国海军之驻于沿海沿江者及其临时增遣者之联合,力以谋于太平洋海战未决之期间,能完全管制中国海之交通”。
“力谋与英国或美国、或英美两国之海军提携,列为外交政策之一”。
“一面刷新现有人才,振作现有海军,—面建设相当
>>>点击查看《重生之黄埔卧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