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为周密画的《鹊华秋色图》卷,采用了唐代王维和五代董源的两种古典风格,却又融合成一种新的风格,这种画风强调线条、皴法。
《鹊华秋色图》局部 全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水村图》采用董源画风中的一些基本元素,包括披麻皴,就是用成束的柔和弧线,画出像披散下来的麻纤维那样的效果,表现南方山体表面覆盖着草木的视觉感受;还有矾头石,就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头堆在一起,表现江南丘陵土石破碎的地貌特征。全画采用长卷横式构图,画得不像《鹊华秋色图》那么满,景物显得很萧疏,空间很开阔,营造了一种隐居环境的恬静美。
《水村图》局部 全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这两幅画,一幅是设色画,一幅是水墨画,都采用了纸张材料。但是我们能看到《鹊华秋色图》效果比较滋润,又明亮又清爽,可以说艺术效果上比较成功。而《水村图》则显得干乎乎的,用的墨色很干,用干笔画成,缺乏必要的擦、染等后期处理,可以说艺术效果并不完美。这是因为赵孟頫使用纸张这种新材料,还不是很适应。不过《鹊华秋色图》和《水村图》用纸,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点。
北宋的李公麟就用纸来画鞍马画,著名的《五马图》就是纸上画,但是李公麟的纸上画法是水墨勾线加淡染,有个专门的名称叫「白描」,而赵孟頫的则是勾线后设色,实际上是把绢上的工笔设色人物画搬到了纸上,而不是简单地学李公麟。他这是一种复古中的创新。
《五马图》局部,北宋李公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的畜兽画,现存有一幅《二羊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这幅画非常有形式趣味,画上两只羊的体型都呈椭圆形,一只山羊,一只绵羊;山羊脑袋朝下垂,绵羊脑袋朝上昂起;山羊身上毛一绺绺的挂下来,用比较整齐的波浪线画出,绵羊身上的毛则是成团的,画出一些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墨团来表现。赵孟頫的羊很符号化,也给人审美享受,我们通过线条和笔墨,看到的是一种书法性的趣味,看到了作者的书法功力。
《二羊图》局部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关于赵孟頫创新最重要一点就是「书画用笔相通」,简称「书画同笔」。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一幅《秀石疏林图》卷,赵孟頫在这幅画卷后写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被视为赵孟頫提出「书画同笔」理论的出处。
《秀石疏林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的「书画同笔」理论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花卉竹石题材作品是文人墨戏的主要题材,在明清时期不断出现创新的潮流。明代中后期的徐渭将草书的用笔融入到写意画中;清代中期的金农将隶书的用笔融入花卉中;清代晚期的赵之谦、吴昌硕等人更是将当时书法中盛行的碑学金石书风,融入写意花卉。
其实说到底,文人墨戏还是因为文人画家造型能力太差,用墨戏掩饰一下,再用一大堆理论修饰。「书画同笔」好歹也设置了一根技术门槛,就是你作为一个文人画家还是要有书法功底,用书法的用笔去做墨戏,总不会太离谱。
>>>点击查看《央美教授妙谈赵孟頫书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