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听丽欣郡主继续说道:「自周开始,因为没有巫妖一族的威胁,人类社会得以高速发展,各种修炼法门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最鼎盛时期,竟然发展出了一千多个门派。而如此众多的修炼门派同时出现,就又直接导致了人才,尤其是那些天资优秀的人才,成为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毕竟,一个门派想要发扬光大,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于是为了争夺人才,各门各派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代表着人类最高权利机构的皇权。」
「修真的真谛,就在于个人对天道至理的理解和感悟。而感悟天道至理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探索,而这种探索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哲学思想的相继涌现。而这些哲学思想又反过来被修真者们运用到了皇权的争夺战中,这就是后来的诸子百家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达到了鼎盛期,时称百家争鸣。当时,各种思想潮流也日趋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当数儒、道、法、兵、墨、阴阳等几大流派。」
「不过百家争鸣的出现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却不是繁荣和富强,而是皇权旁落,威信扫地,以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混战。其实,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皇权之争了,大家争夺皇权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利用皇权的力量推广自己的思想,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以便于他们能够拉拢到更多的信徒、门人,以次壮大自己,光大门楣。所以说,这是思想的战争,是道统之争。」
「直到有魔门始祖之称的大秦始皇帝赢政横空出世,以法治国,以兵横扫**,统一皇权,这才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第一次道统之争,法家、兵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法、兵两家的胜利,对于儒、道两家的打击无疑的致命性的,这个从始皇帝建国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政策就完全可以看的出,道统之争的残酷性。不同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角逐,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根本不存在妥协。」
「战国后期,道统之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百家思想相互融合补充,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既以儒、道为主的,提倡人性本善,治国需以德化,以礼服人的儒家阵营,以及兵、法、墨为主的,提倡人性本恶,治国需以法制,以法服人的法家阵营。」
「两大阵营的出现、对立,标志着道、魔之争的开始。而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后,则是将他们两方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从此再难以化解。而魔门这一称呼也第一次在儒、道两家的弟子们被叫了出来。」
「当然,儒、道两家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强秦的压迫下,他们联合了其余诸家,迅速开始了反击。始皇帝死后,道家高手,一代大儒赵高勾结魔门叛徒李斯,阴谋鼓动二世胡亥篡位,逼死太子扶苏,几年内就将一个强盛的大秦帝国弄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先是陈胜、吴广以蛊惑之法鼓动百姓暴动,继而离间法、兵两家,致使当时的兵家第一世家项氏起而叛秦,中原大地战火再起,拉开了第二次道统之争的序幕。」
「第二次道统之争最终以儒道两家的胜利而告终,两家的带言人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接受了秦帝国的失败教训,儒道两家并没有采取向焚书坑儒那样激烈的办法来排除异己,而是顺应局势,采用了比较温和的百家合流的政策,只是突出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其它思想为辅,在朝以士族为主,大力培养士族势力,在野则是以道门为主,扶持道门力量,倡导无谓而治,开创了文景盛世。」
「到武帝时,主父偃做『推恩令』,其中既有儒家的仁孝思想,也包含了术家的『术』、『义』等理论。经济上的重农抑商,既有儒、法、德、礼等家的重农重商,也未完全抛弃术家的『诈农灭商』;意识形态上,既有儒、法、德、礼等家的思想自由,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术家的思想禁锢。这些温和的政策大大缓解了各方矛盾,为儒道思想的长期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帝后期,经过了百余年的生息,儒道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的内忧外患也全部根除。武帝这才撕下了温和的面具,悍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除儒、道两家之外的所有思想视为妖魔,予以严厉打击。魔门之名,也从此哄传宇内。」
「事实上自汉以后,所谓的魔门,、几乎就是从春秋以来,除去儒、道两门外的所有思想流派的统称。是以现在所谓的道魔之争,也早已经不是简单的武力争斗了。而是融合了治世思想和皇权的,全面斗争。而事实上,自汉以来的道门之所以每每都会在这场战争中压倒魔门,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得益于他们手中掌握的皇权。因为皇权站在他们一边,道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开宗立派,招收弟子信徒,而老百姓则是通过儒、道两家进入朝堂,光宗耀祖,获得实惠。如此循环往复,道门自然是越来越强大,而魔门却是越来越难熬了。」
丽欣君主显然是很善于说故事,一段历史在她的嘴里娓娓道来,**起伏、抑扬顿挫,闻者很容易就会被带入其中,心驰神往不能自拔。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丽欣君主有意卖弄的因素,只是她的卖弄,更大程度上则是为了要
>>>点击查看《极品泡妞色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