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处下并非真的不竞争;柔软并非真的懦弱无能。处下、柔软就是屈己以顺“道”,不与“道”相对抗。在因顺“道”的基础上力争上游,最终定居上游。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馀。
熟能有馀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斯不见贤。
【意释】
自然之“道”如同拉弓吧,拉开了又弹回去,弹回去又拉开。也就是多出来的截去,少了的补齐。自然之“道”是截长续短。社会之道则相反,搜刮穷人让富人更富。人间谁能向自然那样拿出其多出的部分奉献给天下的不足者?只有行“道”者。所以,圣人为政与“道”合一。做事而不自以为能,成功而不自傲。有贤德但不有意显露。
【致用】
“道”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领导者行“道”,首先应找到自我调节系统是什么。系统在外部条件的强烈作用下会震荡不已,但无论如何震荡,始终不能打破系统内的平衡机制。比如,某一要素在系统内占有百分之十的比重;当我们将这个要素扩大五倍时,系统就会进行自我调节,或者让已扩大的再缩回去,或者将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也扩大五倍。比如,钞票和货物的比值是个系统,钞票增加,货物必须按相应比例增加。若滥发钞票,必造成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
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意释】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可是攻击坚硬强固的东西,谁也比不上它有力,因为它的渗透力是无以替代的。弱能战胜强大、柔能战胜刚强,天下无人不晓得,却无人能实行。故圣人有言:“能够默默承受住整个国家的屈辱,才能当整个国家的君主;能够默默承受住整个国家的危险,才能当整个国家的统治者。”这些正面的道理总是用反面的经验教训来表达。
【致用】
领导者以“道”战胜非“道”绝非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除迫不得已外,应从长远计,从广大计,从不同角度计。借其力,因其势,用其形,顺而同化之。为此,领导者必须能够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以待转机。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释】
化解很深的怨仇,无论怎么做,都必然有顾及不到之处,这岂能使对方改过迁善?圣人施德是出于自己的天然秉性,不要求回报。就像债权人手执债权的借据,却不向对方索债一样。有道德的人只持有借据,不要求偿还。没道德的人老想让别人定期还债。天道无亲无疏,只支持善人。
【致用】
领导者善待下属应是出于自己善良的秉性,并非以下属对自己忠诚作为回报。行善有不同层次:行善而祈望他人善待我;行善而祈望他人改过迁善;行善是我的本性,不祈望他人有什么反应。最后一种是最高的行善境界。
第八十章
小国寡人,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释】
小小的村落,有很少的民众。在这个村落里,不追求使用能提高十倍百倍效率的便利的工具;民众安土重迁。虽有通达远方的舟车,人们用不上;虽有铠甲兵器,人们从不列阵打仗,所以用不上。民众还是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这里的民众以自己的食物为甘,以自己的服装为美,以自己的居所为安,以自己的风俗为乐。与相邻村落之间距离很近,乃至鸡犬之声相闻,抬眼就能互相望到,可村与村之间的民众至老死也不相往来。
>>>点击查看《道德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