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河,十余艘乌篷大船升起风帆,行驶在宽阔的河道上。
最大的一艘乌篷船上,一个身穿青色官服的青年男子站在船头,看着河流对岸景色若有所思。
青年官员名叫侯景林,原商贸学校毕业生,原任禁卫军骁武营宣抚官,现在为崇祯皇帝所委派,前往铅山县任县尉、均田工作队队长。
按照朝廷惯例,县令必须进士出身,吏部委派,朱由检身为皇帝一般情况下也不好越俎代庖。所以朱由检便没有任命县令,而是以县尉的名义往江西各县派出均田工作队队长。大明是没有县尉这个官职的,此乃朱由检效防秦汉先例特设。等到各县均田完成之后,这些县尉将顺理成章成为县令。
这些军中宣抚官们都是没有功名的,能当上原先只有进士才能担任的县令一职,将是对他们完成均田工作的最好犒赏。
朱由检任命的县尉负责掌控各县乡兵武装,实际负责均田改制事宜,虽然不是县令,权力比县令还要大。而且现在整个江西的官员都是代罪之身,县尉们只要到任便是各县最高官员。
铅山县属于广信府,信河流过铅山县,乘船从鄱阳湖南下,再折向东,到达铅山县也只需要七八日船程,交通极为方便。
此番随同侯景林上任的有五百余人,其中从禁卫军中抽调的监军二十多人,禁卫军官兵一百三十余,剩下的三百多人都是原俘虏。
然而经过了三个月的集中训练,侯景林和他们朝夕在一起,早已非常熟悉。而俘虏们也不再是原来的俘虏,已经成为了禁卫军的一员。是的,所有俘虏都被整编为禁卫军,以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等到均田改制完成以后,这些人或成为地方县乡政府办事员,或成为县中武装力量,都将是有编制的公务员。
“侯县尉,在往前二十里便是河口镇了。”一个身穿普通军服的男子来到侯景林身边,轻声提醒道。
此人名叫刘文斌,原是俘虏的一员,读过几年私塾有些学问,很快便在俘虏中脱颖而出,被侯景林任命为工作队文书,负责担任向导。
“再说一下河口镇的情况吧。”侯景林吩咐道。虽然对整个铅山县的情形,士绅们的大体情况,侯景林都比较了解,但对未来的工作如何开展还是有些心里没底,故有空总是让出身本地的刘文斌等人介绍些铅山情况。
“河口镇是千山县第一大镇,素来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一说,因为河口镇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从河口镇往东经河道可往浙江,往东南可去福建。
景德镇的瓷器茶叶,往福建必走河口镇,往浙江也可走信河,再经官道往金华,同样经过河口镇,比走长江水道往浙江要快很多,可以说卖往海外的瓷器,至少有一大半经过河口镇,其繁华远胜铅山县城。
而河口镇大半的商铺掌握中铅山费家手中,费家是铅山县第一大族。不止河口镇,附近的鹅湖镇等其他各镇,前往浙江福建的水道贸易,也都掌握在费家手中。整个铅山县一半以上的田地是费家的,一半以上的百姓或是费家家奴或是费家佃户。在铅山县,费家可以说一手遮天......”
刘文斌详细的说着自己知道的情形,他是铅山本地人,家中也算是殷实人家,毕竟能读得起私塾。但铅山县完全被费家把控,历任知县也都和费家沆瀣一气,能考中秀才的或是费家子弟,或是和费家有密切关系的人,刘文斌考了五六次不中,只能无奈的放弃科举。
实在是科举太费银子了,普通家庭根本支撑不起,为了科举,刘文斌家里仅有的十多亩地大半都贱卖给了费家......
所以若说最恨费家的,整个工作队中,非刘文斌莫属。
“这么说费家主宅就在河口镇了?”侯景林问道。
“费家总共有三宗,分别为横林费氏,范坞费氏,费墩费氏,其中横林费氏因商而兴,在宣德年间便把生意做到了浙江、福建。成化年间,横林费氏出了一个状元费宏,后来做到了尚书首辅,才彻底发达起来。从成化年间到现在,费氏先后出过十多个进士,几十个举人,秀才数以百计,成为了铅山第一大族。现在横林费氏主宗就在河口镇。”刘文斌道。
“整个费氏到底有多少人?”侯景林问道。
“若是整个费氏族人,至少有数千吧,若是算上家奴仆役,怕不有数万之多。不过费氏兴盛了一百多年,早已分为很多分支,在浙江、福建皆有其分支。在早期费氏没有分家是一体的,现在则早已分家,主宗分支之间各有利益,一些偏远分支没有功名的费氏族人,日子甚至过得很差,连主宗的奴仆都不如。甚至一些远支族人日子过不下去,或者沦为佃户,甚至不得不卖身主宗为奴......”刘文斌清楚侯景林想知道什么,便耐心的介绍着。
“这么说的话,费氏也并非一体了?”侯景林道。
“当然不是一体,其中矛盾还非常大。都姓费,凭什么费氏主宗就占了那么大利益?凭什么主宗奴仆成群,一些远支族人却衣食不继?
一般情形下,主宗势力太过庞大,其
>>>点击查看《陛下因何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