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体裁,除了小说、诗歌、戏剧外,总会有哲学、歌曲、纪实文学这样独特而不失光辉的「异类」?有网友总结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秘诀,核心是将文学和历史进行"联姻」,可谓套路满满。但纵然冷门,但「诺奖得主」这四个字,足以说明这些书的价值,和文学的价值。
我们就按照诺奖得主的众多文学体裁,为你推荐一份独一无二的诺奖书单。这些书获来自于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畅销作家,或来自在畅销书背后的「冷门」作家。
1 小说
近年来的诺奖得主,以及最热门的诺奖候选人,似乎都与小说离不开关系。对 80 年代的中国年轻人而言,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种文学传统的颠覆;而近年来诺奖得主的代表小说作品——莫言《蛙》《丰乳肥臀》,爱丽丝·门罗《逃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青春咖啡馆》,等等——也成为新一代读者的流行读物。
事实上,诺贝尔奖得主的小说,的确可以代表现当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就经典作品而言,为几代国人所熟知的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最好的代表;就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而言,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加缪《异乡人》《局外人》《鼠疫》,福克纳在意识流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也成为了解现代社会人类心态的重要文本。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是 1946 年诺奖得主。他在他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里,以浪漫派的姿态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但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在创作上,他也深受弗洛伊德和荣格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我们甚至在作品中看到他心灵中的原型。《荒原狼》就是其中的代表。
当一群孩子因为飞机坠落,被迫困在一个无人珊瑚岛上,最后会发生什么?1983 年诺奖得主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岛上的困难,最后却依旧陷于自相残杀。
赛珍珠是一位美国旅华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一位女性得主。她最为中国人称道的成就是翻译了《水浒传》的英文译本。她的作品《大地三部曲》是以中国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以同情的笔触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饱蘸同情心的笔写出了「农民灵魂的几个侧面」
2 诗歌
诗歌也是诺贝尔文学奖中待遇颇高的文体。最近的一位以诗歌获奖的诺奖得主,是 2011 年获奖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
而诺贝尔文学奖对现代诗歌作出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将奖颁给了 T.S.艾略特。诺贝尔奖对艾略特的评语是「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他的作品《荒原》,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在这首诗发表之初的 1921-1922 年,它几乎无人能懂,但却已被视为伟大作品;所幸在 1937 年的抗战前夕由清华大学译者赵萝蕤译成中文。
3 戏剧
戏剧这种体裁,在西方文学中可以说是十分重要,但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似乎不如小说和诗歌。其实早在 1904 年,还算是成立之初的第四届诺贝尔文学奖,就颁发给了一位以剧作知名的西班牙作家何塞·埃切加赖。
随后在 1911 年,诺贝尔文学奖再度颁给了一位剧作家——来自比利时的莫里斯·梅特林克。他的戏剧有较为强烈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宿命论的色彩;但在其最知名的作品《青鸟》中,他试图以孩子、仙女、灵魂、青鸟等童话一般的意象,将这些哲学思考展现出来。这个剧本还后经其妻子之手,改编成了一部经典童话。
在国内最知名的诺奖得主×戏剧家,应属 1925 年诺奖得主萧伯纳和 1969 年诺奖得主塞缪尔·贝克特。
与梅特林克相比,萧伯纳的作品以现实主义和批判色彩知名。正如他的《伤心之家》中萧特非船长的一段话:我们家里的人在我们跟前的时候,我们老得琢磨他们的好处,否则我们就没法跟他们在一块呆下去了。可是他们不在我们跟前的时候,我们就得净琢磨他们的坏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安慰,不再去想念他们了。
而《等待戈多》则是以重复、乏味、单调闻名。在这部只有 5 个登场人物、充满着毫无头绪对话、没有传统戏剧冲突、结尾是开头的重复的两幕剧闻名之后,「等待戈多」也成为了一个国际上通用的习语——无可奈何地等待,漫长而毫无意义、并且最终徒劳无获。
从当代中国的戏剧创作中,我们也能看到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影子。例如 1997 年诺贝尔奖得主达里奥·福的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就被国内知名戏剧导演孟京辉搬上了舞台。它包裹着荒诞喜剧的皮,内核是严肃讽刺的魂。达里奥本人曾引用诗人布莱希特的话来解释这部剧获得演出成功的原因——「黑暗时代中,我们揭露黑暗,美
>>>点击查看《斜杠青年宝典:如何成为跨界写作高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