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朝贵公子 > 明朝贵公子目录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章 书籍是最好的扬名工具(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朝贵公子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章 书籍是最好的扬名工具(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高低了。

    此后,茶馆都不用再请说书先生了,天天都有无数的文斗,偶尔还会加入一点儿武斗。

    这台州出现大量读书人比斗文才的消息再次传开,结果引来了更多的读书人的加入,甚至一些颇有名气的文人也开始向台州进发。用文人的话来说:这样的文坛盛事可比得上京师三年一次的大考了,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大家在这里不用为科考准备,只要考虑怎么在文学上比过别人就行了。

    听到消息的赵永泰也有点儿傻眼,没有想到这招引来了更多的人。来就来吧,总不能把人赶走不是。赵永泰紧急调动了一支刚组建的工程队在台州城西青山绿水间修建了大量的宿舍和阶梯教室。这些是为了满足台州城内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现实需要:宿舍给那些贫寒的读书人居住,阶梯教室给那些宣传和比斗的人提供场所。现在城里的茶楼和客栈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子们表现的需要。

    但是让赵永泰惊恐的是宿舍和教室的需求数量居然在不断增加。现在这些教室前边的讲台已经成为文人士子们获取声望的最好地方。为此,赵永泰不断推出各种管理规章:比如不许打架。现在每间教室每天都会上演几场武斗的戏。比如演讲、辩论需申请。现在演讲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当然最多的还是对经史的见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也要解决啊,这建了一个食堂还不够,现在开始建第二个。要养活这么多人也是很有压力的,所以宿舍和饭食都不是免费的,不过价格很低。不过总有一些士子家境太过贫寒,连这也负担不起。所以赵永泰又让人安排让他们做兼职:比如一些记录工作或者撰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把这里当做长期抗战基地的打算。在这里生活只要低廉的房租与生活费,却有很多人可以交流学习。而且这里还提供一些工钱不高但是简单的兼职,这样基本上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不用再挤占家人不多的工钱。实际上有些头脑灵活的士子已经写信让家人也一起过来,在这里做工或者进农场获得的工钱都比家里高许多。

    随着建筑物的增多,各种规章制度的增多,人员的增多,赵永泰发现这个地方居然越来越有成为大型书院的趋势。自己本来计划再过几年再组建一个书院,现在居然不声不响的就已经有了基础,实在是让赵永泰既惊喜又郁闷。因为这一切太突然了,很多东西都不健全甚至没有,比如这个书院没有祭酒、教授。现在只是一群年轻士子自己在那里交流学习。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个不太糟糕的开始。随后,赵永泰开始对院区进行规划。将各个宿舍楼和教室分为不同的科目区,一个区域只接受这个科目的士子的入住和演讲。并聘请当中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文人士子为客座讲师,专门为他们准备时间进行讲授,这个时间当然比申请演讲的时间长,频率也相对较高。文人士子们也把这种客座讲师的聘请当做被台州当地承认的标志,自然大家对成为客座讲师就开始热心起来。

    这里的客座讲师的文坛地位逐渐被大家捧高,以至于有更高名气的文人或因为面子或因为这里的学术氛围来到这里。这里就像是一块磁石,不断将周围的铁屑、铁粒吸附过来,现在对大的铁块也有了影响。

    天启六年十二月,仙台书院正式挂牌成立了。它里边又分了书经分院,文史分院,医学分院,数学分院和术理分院(也叫杂院,因为地理、物理、化学、天文、农学都在这个院)。这个书院没有什么名家、大家,但是其现在的名气却可以与国子监比肩。

    这里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学术气氛浓厚,没有固定的课业。没办法,没有足够的教授和管理人员,而且之前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它的好处是容易产生新的文明火花,坏处是不要想在这里进行系统的学习。客座讲师讲的内容还有一些连续性,自由演讲的内容那就基本上毫无章法,毫无系统可言。但是一时半会儿,这种现象又无法改变。

    看到这所意料之外的大型书院成立了,赵永泰是既激动又郁闷:它实在是太不像一个正规书院了。赵永泰决定高薪挖一批牛人来镇镇场子:什么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汤若望的,不管他是洋人还是中国人。这个要求被迅速传到了商行的各地分号。

    天启六年八月,陕西流民发动武装暴动。
>>>点击查看《明朝贵公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