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郡,外黄。
*近兖豫边境的这座小城出乎意料的宁静,除了城中进进出出的驻军外,没有什么异样的变化。在城外,七月里草木茂盛,夏日的骄阳没能阻挡杂草在一块块荒芜的田地里生长,它们自生又自灭,它们自由又自强。
夯土城楼上,裴元绍一身大汉将校的戎装,腰间系带,头戴红缨,端是百倍的威风,此时,他的目光盯着城外在风中摇摆的这些小草,心中涌动着万千感慨。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对于一个想要藏匿行踪的隐士来说,山林只是最普通的潜藏手法,真正的大隐之道就是藏身于芸芸众生之中。对于一个奸滑精明的商贾来说,要想把即将腐烂变质的商品给卖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夹杂在紧俏物品之中。在兖州发生天翻地覆的变乱之后,对于裴元绍他们来说,继续的逃亡已经不需要了,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活下去。
大乱之际,躲避于乡野,除了饿死之外别无他途。要想活命,就必须到食物最充足的城市里去,必须抓住一切补充体力休养身体的机会。大乱纷纷中的兖州,最为紧俏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财宝,不是粮秣,而是人,更确切的说是可以作战的青壮——,也就是那些强壮有力又富有作战经验的士兵。
财宝可以去抢,粮秣不足就用人肉来替代。只有青壮兵士是无法替代的,对于刚刚窃夺了兖州的吕布、张邈来说,迫切需要的就是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队伍,并在即将到来的与曹操的死战中获胜。而对于志在复夺兖州的曹操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
什么样的青壮是最好的士兵?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当然是象裴元绍这样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熟悉曹军战法的黄巾军,也正因为如此,曹性才会对裴元绍礼遇有加。
在归附了吕布军之后,裴元绍即被曹性任命为骑军军候,统率的部众也由九十一人增加到了三百余众,从这一方面来看,曹性倒也没有食言。当然,相比得到的好处,曹性这一点点的优待也是理所当然。在闻知裴元绍投效了曹性之后,自六月末至七月初短短的十来天时间里,接二连三的有数股黄巾部众赶到外黄一带向曹性输诚,他们中有的是被裴元绍从曹军羁押下放出来的俘虏,有的是被打散了的青州黄巾小股势力,还有的则是乘乱而起的盗寇——。一时间,曹性的部众由二千余众一下扩充到了近六千人,单单从兵力而言,它这个裨将的军职已经远远的不能够统率这么一支数量上迅速壮大的军队了。
裨,助也,辅助的意思。《汉书项籍传》曾有过记载:“梁为会稽将,籍为裨将。”意思就是项梁在会稽起兵之时,项籍也就是项羽的职务是裨将。曹性现在就是吕布军建威将军郝萌麾下的一员裨将,统辖兵马原不过二部校尉。
按照大汉朝廷的军制:一军辖五部,一部辖二曲,共一千人,设部校尉一人,规模稍小的部主官为军司马,副手为假校尉,军假司马;一曲辖五屯,共五百人,设军候一名,秩比六百石,副手为军假候,一屯辖二队,共一百人,设屯将(长)一人;一队辖五什,一共五十人,设都伯一名;十人为一什,辖二伍,设什长一人;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
在校尉的上面,又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以及诸多的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等军职。
从汉朝军制的编排来看,校尉介于士兵与将校两者之间,是承上启下的分水岭,在它的下面,无论是伍长、什长、都伯、屯将还是军候、军司马,虽然也属于带兵打仗的军官,但却并不能简单的归类到将领一级,他们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而校尉则不同,一部校尉统领的人马达到了一千人,具备了独立作战的实力,也正是这一个个由校尉统领的部,才构成了一支军队的基石。
在吕布袭取了兖州之后,新旧主人之间的生死搏杀不可避免,曹、吕双方都在拉拢摇摆不定的豪强,都在不遗余力的招兵买马,为最后的决战作准备。
毫无疑问,即将到来的一战,失败即是死亡,就算战败者退出了兖州,逃到了别的地方,以后也会被另一方所不断的追杀。
一生一世,不死不休。
在争夺王者的道路上,最后的胜利者只能有一个。
今为王,明作囚。
乱世并起的时代,**裸的不带一丝一毫的温情,甚至于连遮羞的面纱都不需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张邈的背叛对于曹操来说犹如一场强烈的大地震,让他心里对友情和兄弟之情的最后一点期望也不复存在。曹操、袁绍、张邈——,这三个少年时交好的朋友,曾经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并肩战斗,曾经相互亲热的称呼,曾经一起飞鹰走狗,而在历史的滚滚洪流冲击下,最终还是走上了互相残杀的道路。
或许,正是这一系列的背叛的打击,才是一个枭雄应有的考验。在争夺天下的纷争中是如此。
>>>点击查看《窃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