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辆登陆艇按不同的方向扩大搜索范围,其他一部分机器人士兵在蓝兰的指挥下,对运输舰受损的部位进行修理,剩下的机器人士兵则全副武装在四周巡逻警戒。在星球的高空轨道也已旋转了八颗通讯侦察卫星,全范围对星球表面进行监视侦察和通讯,散布在各地的登陆艇不停地传来实时图像和数据,地面上安置的侦探器也不停地扫描监视周围的状况。
郑华和众女兵现在虽然已除掉全副武装,但一直保持戒备状态,一有情况可以马上做出反应。
但奇怪的是几天过去了,整个星球和周围空域没有出现任何动静。那降落时遭受的攻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另外为什么整个星球表面只看到低矮的绿色植物,没有见到任何动物和高大植物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继续保持戒备状态。
幸好运输舰舰体受损不是太严重,只是能源传输系统被击中,导致动力舱动力大减。等从破损口进行检查时,大家大叹侥幸,原来那枚飞弹没有发生爆炸,而是击穿外层舰体破坏能源传输系统后,又拉着击穿几层舰舱壁,一直撞进堆满金属块的货舱后才被阻停,要是爆炸了后果不堪设想。
负责维修的机器人士兵小心翼翼地搬出那枚飞弹,仔细检查一番后发现其弹体是用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合金制成的,外面涂了一层灰黑色的涂料。弹体上不少地方发现被击中的痕迹,但只在弹头后方位置发现一个穿透弹体的弹孔,由此可见这种合金非常坚硬。从弹孔里可以看到几根细如发丝的金属线也被切断,恐怕正是这几根金属丝被切断才避免了致命的爆炸。
为了安全,郑华命令将这枚飞弹安置到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天然岩洞里,以便日后研究。
又近十天过去了,周围仍无任何动静,陆地已经全部侦探完毕,一切正常。对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搜索也已开始进行。运输舰受损的地方修复也接近尾声,对地面基地的建设也加紧进行。经过电脑对行星所有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认为对人体无害后,郑华等人才除下防护服,换上日常便服。
地面建设工程一个个完工,食物饮水已能直接从星球上的植物和水中提取,并且味道更好,营养更丰富。另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除了最早的工程项目动用了运输舰中的物资外,接下来基地的建设已能全部就地取材。
一个大型机械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采矿和基础机械,运输车辆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几座大型熔炉,每到晚上很远就能看见一片火光,种类精密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正在一个个地被解决加工难题,也即将逐步投入生产。其实,在原来所在的迪特里希共和国所掌握的技术,除了机密技术外,每个电脑网络终端都全部有储存,作为电脑网络最低级别的政府电脑终端,运输舰也存储了原来迪特里希公开的技术,所以现在郑华他们的建设进程中,最大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怎样把技术付诸实施,各种行业所需的基础生产设备的加工和制造问题成了最需优先解决的问题,没有这些基础设备,再好的技术也用不上。
为此,宋雨等为数不多跟着郑华离开的技术专家,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研究课目,先解决如何利用现有工具和材料条件,建造出各种基础设备来。郑华则带领其他女兵和机器人一部分负责安全警戒,一部分协助宋雨等技术人员加工各种基础设备部件,然后进行组装。有了基础设备后,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幸好当初从赤星撤回了大型机械车床和其他能源设施,不然现在只能干瞪眼了。
由于目前星球上只有郑华他们不到一百个人类,需要的日常物资非常少,所以优先建设原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工业。由于人力有限,而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各厂矿都尽可能实行自动化生产,但人力还是越来越紧缺,于是郑华等人不得不违反建设规律,最优先建设智能机器人制造工厂。
经过人类和机器人两个多月的齐心协力,机器人工厂终于投入生产了,尽管现在能生产的机器人在智能和灵活性方面,与蓝兰以及其他原机器人舰员、士兵相比完全不在同一级别,而且外表也比较粗糙,但这毕竟是郑华等人离开迪特里希共和国后生产出来的第一批智能机器人,所以在第一个机器人下线时,大家都聚集到工厂与刚造出来的机器人握手、拥抱,让这些开始思维的机器人的电子大脑几乎全部死机。这些机器人根据程序,看见比自己的列兵军衔高的人就一个个地敬礼,有点笨拙的样子让众人忍俊不禁。
大家一直狂欢到半夜才回到自己住房里休息。回来后大家还是睡不着,见郑华的房间里灯光还亮着,女兵们都跑到郑华那里叽叽喳喳地聊天。
最艰苦的阶段终于告一段落了,郑华与莎莎商量后决定除安全保卫和生产岗位的人员轮流休息外,其他人员都放假休息两天,可以在安全范围内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这里所说的人员也包括机器人在内,因为在郑华的眼里,机器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一员。
>>>点击查看《蓝盾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