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石子,投进一锅沸腾的开水,动荡了一阵,竟然诡异地平静下来。
然而大家都知道表面上冷却了,却是另一次沸腾的起点。只要柴火不断,必定煮沸,煮干,煮熟了。只是却不知最后的赢家是谁?。
至于这添油加醋,上灶添柴的事,我们大家最在行了。只须一两日,在我们强悍的长安八卦组织带领下,通过团员们的不断努力,各种各样的流言与揣测很快就在古代封建统治的高层内部散播开了。
皇帝遇刺……下落不明……匈奴人即将大军压境……以及长安兵马开始了秘密调动,等等。
没有预料中的恐慌,惊悸,几家欢喜几家愁。长安城,在前一阵子的燥动不安后听到如此劲爆的传闻,竟突然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在观望,在等待。当然,还有某些人不可抑止的,对权利的**在内心开始迅速膨胀,直到有一天,撑破他们的胸膛,便就要跳出来指手划脚,上蹿下跳一番了。
那高高在上的一张龙椅,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我们全都在等待,看看谁的耐心更好。大街小巷仍旧是繁华热闹的,小老百姓依旧美美地过着小日子,完全不知即将风云突变。
……
不过这事倒是急坏了不少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比如说太后王志,国舅田汾等等。在数次没有见到太皇太后的面后,王太后急得在宫内走来走去,不时要人去看看未央宫那边的动静。
闯宫……?
谁也不敢,谁也没有这个胆量。
有的人是怕皇帝还是好端端地在里面,正在看着他们外面的这些人在如何表演,左右兼顾,踌躇不前。有的人则是怕皇帝根本没在里面,那薄薄的帘子一掀开,便无法控制风云突起,变生肘腋。
因此,未央宫反而是安静了。汲黯、郭舍人按时在未央宫轮流换班,有时听见里面传出有人读《孔子》、《春秋》的声音,内侍每日依时送饭,更是让人无法生疑。
王太后、田汾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已暗中设下了重重叠障,此时别说有人以探病等缘由要见皇帝,就是有十万火急的军情上报也无法上达天听。
……
此时长乐宫也是不平静的。
窦老太后支撑起疲弱老迈的身体,龙头拐杖重重地撞击着白玉石的地面,一声又一声,在空荡荡的殿里分外震憾人心。
窦婴、田汾、韩安国等朝中重要官员都在殿内,等待着老太后发话。
外面流言纷纷,皇帝又已经六日未上早朝。有谁心内不焦急,又有谁不在暗自盘算?
依照大汉祖制,假使皇帝遭遇不测或者昏庸无道,太后拥有罢免与选立新帝的权力,因此,此时此刻老太后无疑成了各方瞩目的焦点。她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了整个局势的变化。
良久,老太后停止了走动。只吐出一句话。
“皇帝身子不适,只是多调养数日罢了,是谁竟开始以讹传讹?给哀家查出来,杀无赦!若再有妄议者,不管是平民百姓,亦或王公贵族,杀!”
每一句,每一个字,落地有声,冷厉,肃杀!
这位影响了两代君王,曾经权势涛天的女人,在重要关头,还是起着她举足轻重的作用。
窦婴、田汾俱都松了口气。老太后虽与皇帝有所不睦,政见不和,看来暂时还是站在皇帝这一边,毕竟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本啊!
只是未央宫那边……到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谁都想一看究竟,却,谁都不敢啊!
“窦婴留下,其他人去吧。”
老太后淡淡地吐出一句。众官如蒙大赦,散去。雕梁画柱的长乐宫重又回归冰冷,肃穆。
这时内侍前来通传,“太皇太后,烈大人前来求见,已经等了一会儿了。”
“哀家正要派人去寻她,宣她进来。”语气倒是听不出喜怒。
窦婴道,“太皇太后似乎对小烈大人颇为喜爱?”
老太后微笑,点了点头,“这丫头倒和哀家十分投契,哀家欲将她收为干孙女儿,你认为如何?”
“太皇太后的决定,臣不敢妄议。”窦婴虽然如此说,老太太的心思也能猜个**成。据说“得天女者得天下”。这预言不知是由谁而起,是真是假,又或者仅仅是捕风捉影。老太太都已经在为窦家的将来打算了。
窦婴心里也是喜爱这活泼的小姑娘,“护国天女”,这个封号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代表国家兴盛与受到神明眷顾的精神象征。其分量不轻。
皇帝在选择了这个封号的时候,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那种下意识的保护心态。不管将来的统治者是谁,也许都不会随意来动摇天女的地位,哪怕是皇帝本人亦然。
这于窦家也许是有利的,但是又担心,老太太这样极力地要把她带入政治的泥潭,迟早会害了她。
姑侄二人各怀心思。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
我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
>>>点击查看《大汉女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