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看得瞠目结舌。
默默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他象是喃喃自语又象是对着秦风沉声说:“七十年了,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这种语气由一个五岁孩子稚嫩的童音中发出来实在是一件怪诞已极的事,但秦风从中却没听出有一丝的戏谑,反而觉得这声音是如此的苍老与凄凉。
默默盘膝坐在床上,他用一双小手轻轻地抚摸着黑猫那缎子一般光亮的皮毛,目光中竟充满了迷离与沧桑,他接着说:“七十年前,在柳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当时柳庄周围的土地十之八九全属于这个姓安的财主,他们家骡马成群,佣人不说,光庄丁就有数十,这也难怪,当时兵荒马乱的,匪盗成灾,有钱人家如果没有保家护院的,早就被胡子一抢而空了。
安家人丁兴旺,他们的这份殷实的家业是经过几代人打拼才挣来的,当时主事的是安家四兄弟中的老三,人称安三爷。安三爷不但为人精明,而且慷慨仗义,还使得一手好枪法,据说与不少山头的瓢把子都有来往,因此也很少有胡子搔扰过他们家,偶尔几次那也是外地的流寇毛贼做些不痛不痒的小手脚,通常是轻而易举地就被安三爷给打发了。因此安家在那动荡的年代,日子过得倒也舒坦。
后来解放战争暴发了,安三爷既然是个精明人,他就看明白了当时的形式,他认为将来还是共产党的天下,于是就散尽家财,大力支持解放事业,并且还让自己的大儿子安稼文参加了解放军。
这个安稼文虽然名字中有个文字,其实一点儿也不文,他从小就跟他爹学了弹不虚发的神枪法,平时就喜欢舞刀弄枪,对于文房四宝之类根本就没什么兴趣,他一听说爹让自己上战场,真刀实枪地与人干,自然是乐得同意了。由于他枪法奇准,又做战勇敢,很快就在部队中干出了样子,到解放后已经做到营长了。
也正因为安稼文的战功卓越,在分田分地时安家大院破例地被允许保留一处最考究的院落,那是安家最初发家时盖的一座四合院的大瓦房,在门前有座很气派的门楼,门口还有两座石狮子,当然,那两个石狮子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蹲在门口了,它们被拉到了新建的公园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文革时期,安家那座院落也几经易手,早已不知姓什么了。安稼文也有了妻儿,他们这家人成了安家唯一的香火,其余的几支早就不知搬到哪里,断了信息几十年了。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不知什么人揭出了安三爷的老底,于是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家就成了被斗争的对象,他被一群红卫兵们套上个纸帽子,到处游街示众,晚上还要被扛着枪站岗的‘革命小将’们关在潮湿阴间的牛棚里。这样的日子对于一个行将朽木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而他的儿子安稼文是个性情耿直、脾气火暴的人,他受不了自己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这样被折磨,于是就扯开大嗓门与革委会主任大吵了一架,这样他也成了‘革命专政’的对象,同他的老父亲一起游街、蹲牛棚。而他的妻子,一个贤慧的女人,就偷偷地给他们父子送些衣物什么的,有一次她被人抓住了,据有人举报说她给安三爷的衣服中藏有‘特务联络暗号’,于是她也被关了起来。这样他们家里就剩下唯一的正在高小读书的儿子安稳还算是个自由身了。
安稼文的妻子必竟是个妇道人家,心眼比较窄,她对生活已经没有了什么指望,于是就上吊自杀了。而安稼文由于屈辱、悲忿,没用多长时间也离开了人世。这样,安稳唯一的亲人就剩下了爷爷。
那个年代啊!人们都象疯了一样,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自我,他们从没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唯一的正确行为。
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忍受着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打击,他屈辱地活在这个世上,其实只是为了他的孙子,这孩子失去了父母,他现在不能失去唯一的亲人——老爷爷了。而安稳,他虽然当时才十几岁,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早已拥有了一颗成年人的心。在学校他同样要忍受着老师与同学们的白眼,是啊,他是‘畏罪自杀’的反动派的后代,因此他处处小心翼翼,极少与别人搭话。其实也没有人愿意靠近这个‘阶级敌人’的儿子。
安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少年时光。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唯一令他感到温暖的是除了爷爷还有一个人在关心着他,这个人就是他的同班同学韩芳朵。
韩芳朵家成份也不好,她们家被定为了富农,也许是同病相怜吧,有时她会在没人时与安稳说上两句话,并且有时还从书包里掏出一块干硬的玉米面饼子递给安稳。而每当在这种时候,安稳就会感到眼窝湿湿的,他会小心翼翼地捧着饼子发上半天呆,然后就鼻子发酸地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冰凉干硬的玉米面饼子。对于一个常常饿着肚子并且处处受人岐视的孩子来说,要知道这块面饼的意义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了,他从面饼中体会到了一丝人间的温情。”
默默坐在床上娓娓道来,就象这些事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样,他一脸的酸楚
>>>点击查看《五灵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