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果不出我所料,还没等到酒过三巡李文昌就耐不住性子向燕叔搭话了。
“无恙,无恙,劳李老弟你费心了,我就是贱命一条,老天爷总爱偏袒贱命之人,像我这样的废物通常都能活得不错”,燕叔果然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这种压抑的场面下,他还能不受拘束地诙谐的本性发挥出来,不愧有大将的风范。
“邓兄,您说话可真是够绝的呀,前些天我们可是都看见你的身手了,耍我们跟玩儿似的,您就别再拿我们取乐了,小弟今天来,不是为了别的,正是拜您的威名,想和方老板一起与你做一番大事来的”
“哦!老儿做的全都是见不得人的小事,你们却要找我来做光明磊落的大事?有意思,不妨说来听听,好让我也长长见识”
“我的口才不好,那就烦请方老爷子给大家详述吧”,秃头倒有自知之明,一杆子支到了方唯清那里。
“咳……”,方唯清清了清嗓子
“既然大家都不嫌弃我方某人,我也就不推辞了。文昌今天早上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来的原因只有一个,为我们大家来谋福利。众所周知,二百多年前云南这片地盘儿是归平西王吴三桂管的,他本是崇祯皇帝的得力干将,只因李自成的大顺军籍其财产,杖其家父,夺其爱妾,他就断然不顾民族大义,一怒将清兵释放进关,我汉人自此沦陷,我华夏自此堕落,皆由此子而生,按我的意思,文昌既然已经掌握了吴三桂寝陵的详细记录,我们就应该趁此良机深入宝穴,将他当年搜刮的民脂民膏挖掘出来,眼下孙黄二公在主持民族大义,正是缺少钱粮之时,我汉人理应当为了华夏复兴进一份力的,无奈我们全都不精于玄学风水,更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机关埋伏,所以才找来大家商议,大家可以对此事畅所欲言,尽管道出心中所想,不要拘泥与形式”
“恩,我来说一句”,抬眼望去,说话的正是孙中山。
“方兄所言极是,不过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要从民族情感上来讲,还要从整个华夏的利益上来看。吴三桂这个人据逸仙所知,在崇祯皇帝继位的初期是并没有谋反之心的,而崇祯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皇帝,错只错,他们没有生在一个好时代,才会在诸多的危机形势下有所不顾的。将心比心,站在吴三桂的角度上去思考,李自成乃鼠目寸光之徒,初入京师就骄横跋扈,不但不安抚塞外良将之家属,反而杖其生父,纵容帐下刘宗敏夺取陈圆圆,这已经是给吴三桂往死路上逼,此刻吴三桂已经没有再多的选择,李自成生性多疑,从妄听谗谏错杀李岩一事已可见一斑,竖子不相为谋,归降大顺军身家性命都没有保障,乃下下之策,再加上家仇国恨掺杂在一起,一怒之下纵清兵入关也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之举。平心而论,自打顺治帝入关以来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倒也使百姓们过了不少的好日子,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知道在自己从政的时期,国力尚不能剿灭吴三桂,为了百姓的安生,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康熙皇帝,对吴三桂施行了安抚政策,即使如此,他也是在其中做了相当的手脚的……”
“哦?孙先生,此话怎讲?”,包括方唯清在内,一干人等全都被孙文这番谈古论今所折服,此刻正聚精会神地听他说话。
“顺治帝的英明体现在他倚重汉官,又能够给子孙制造讨伐这些汉官的理由。比如对吴三桂,别看他封吴三桂一个平西王,可吴三桂的难过日子在后面呢。没错,吴三桂的确是贵为亲王级别,甚至高于与清帝共同奋战的八个同族,这八个“铁帽子王”里面都有两个的爵位要低于吴三桂,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也是顺治的高明之处,按照满清的律例来讲,铁帽子王的爵位虽低,却是正宗的世袭罔替,如果大清朝不灭,其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能继承父业,但汉人却享受不了这种待遇,每传一代就要下降一级,吴三桂的儿子继承之后,就要成为低一级的郡王,他的孙子再继承就要降为贝勒,这样几代下去,吴三桂家族自己不谋反也要被降为芝麻大的小官儿。如果他要谋反呢,也不是一时两刻的事情,到了那时,百姓休养生息,清朝国富民强之时也不怕他吴家再造次,这不是英明又是什么呢?只是到了乾隆之后,清朝闭关锁国,把心思寄于内耗之上,不思进取才被洋人攻破了大门,使千百万华夏子民沦为亡国之奴,这其中的过错,应不在李自成,也不在顺治帝,更不在吴三桂,经我出国研习历史数十载的经验来看,我们中国最该毁掉的,就是这万恶的封建体制,唯有建立起富强民主,文明自由的新社会来,炎黄子孙才有可能一扭之前的颓势,我华夏复兴也指日可待”
听了孙先生的一番话,在座的所有人无不挑大指称赞。我在心中暗想:孙文不愧是方唯清口中的改变中国的奇人,此子一旦得势,其前途将无可限量耳。
>>>点击查看《关东异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