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陆机陆云在起初是完全没有想到的。
他们出身江东第一望族,父亲祖父的威名举世皆知,而他们自己也都是名闻天下,心理上的优势自然也非同一般。
中原人物照样也不在他们眼中。
有一个事例最足以说明陆机兄弟的“不推中国人士”。
陆机来到洛阳,也曾想做一篇《三都赋》,他偶然听到左思已经在做,拊掌大笑,他在给他弟弟陆云的一封信里说道:“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weng,四声)。”
左思的《三都赋》只配拿来盖酒缸,可见陆机对他们有多鄙夷。
但是他不久就尝到了洛阳人对他的羞辱,他很快就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作为南人的杰出代表,陆机陆云跟洛阳人打交道的次数自然最多,因此他们受到的侮辱自然也最多,说话作诗被人讥为“楚音”“楚韵”这都是轻的,最让他们难堪的是那些人在公开场合对他们的刻意羞辱。
下面三件事足以说明一切。
陆机陆云经张华提携指点开始拜访洛阳权贵,以求顺利打入上层社会,进军仕途,他有一次来到了王济家。
驸马王济压根就没瞧得起陆机这种“亡国之余”,他当时面前放着数斛羊酪,于是他问陆机道:“你那里什么可以跟这个相比?”
这看上去是在比较两地的风物,其实是无比的轻蔑,在东吴人眼里连羊酪也该作为美味吗?陆机当即回道:“有千里莼羹,但还不用加盐和豆豉。”
两个人话中都暗藏机锋,表面上是陆机胜了,但这一打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
不久,陆机又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陆机陆云同去拜访刘道真,见礼完毕,刘道真说:“听说你们东吴那里有一种长柄葫芦,不知道你们带种子来没有?”
刘道真会是关心这种东西的人吗?他的话不过是在讥讽陆机兄弟如农夫一般低贱。
这一次陆机什么话也没有说,他们兄弟很后悔有此一行。
刘道真在晋朝并不能算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尚且如此对待他们,可想而知,那些名声更大,地位更高的人会怎么样。
对陆机陆云兄弟羞辱最重的当属司马颖最亲信的那个卢志。
有一次卢志去参加宴会,有人介绍陆机陆云给他认识,卢志问道:“不知陆逊陆抗是你们何人?”
这话听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更大的侮辱。
卢志是大儒卢植之后,文韬武略兼备,对天下事了如指掌,他怎可能不知道陆机陆云的父亲是谁?在那个时代当着人的面直呼祖父父亲的大名是大忌讳之事,卢志又是有意为之,这几乎就等于是挑衅了。
陆机登时面色巨变,回道:“便如你跟卢毓卢廷一样。”
卢毓卢廷是卢志的祖父父亲,经历了那么多的羞辱之后,陆机的忍耐到了极点。
陆云慌忙拉着哥哥离开了那个地方,对哥哥说:“何至于如此呢?说不定他真不知道吧。”陆机恨道:“祖父父亲名播海外,他怎会不知?小子怎敢如此!”
陆云又岂不知?他不过是劝慰哥哥罢了。历史上说陆云是一个文弱可爱的人,陆机是一个慷慨激昂的人,两个人为人处事的方式迥然不同,但在这时他们同时陷入了沮丧伤感。
除了张华,难道在这里就再没有人能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吗?两兄弟在这时尤其对张华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西晋对南人真正持以公正之心也的确只有张华一人,没有人比他为这些南人付出的更多。
张华的心胸很大,见识也非常超出,他不仅积极地去接纳这些南人,还特意大加褒扬,竭力利用自己的声望去影响他人。
张华知道陆机陆云在江南士人中的崇高地位,知道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才华,因此对他们极为推崇,正是他的特别看重,才使陆机陆云两兄弟在洛阳声名大振。
陆机陆云第一次拜访张华,张华即“如见故人”,并说:“伐吴之役,利在二人。”意思是说伐吴这一战的最大收获便在于得到了你们两个,把他们的地位提高到无上的地位。
其后,张华就积极向各处推荐他们,不遗余力,正是因为张华的努力和二陆的影响,才吸引了更多的东吴名士来到了洛阳。
张华这时又赞叹道:“皆南金也!”他这声赞叹是由衷而发,他是真正赏识这批人的人,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的努力收效甚微。
二陆的遭遇即是所有东吴人的遭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忍辱负重,各显神通。
说穿了就是“游走权门”,在各种政治利益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力争自己的一席之地。
既然难以通过正当的渠道进入仕途,建立功业,光耀门楣,不如此又能怎样?
陆机陆云先依附于贾谧,而后又是司马伦,终于一步步挣扎而出。
难以指责他们,他们也并非心甘情愿,不如此他们就无法维系他们的门第,不如此他们
>>>点击查看《两晋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