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看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绝尘而去,也是毫无办法-
--作为一个老人家,老都老了,思想都僵化掉了,说服他容易吗?再说,
当官尤其是当着象御史大夫这么大的大官,想做什么或者不想做什么难道有很
多自由吗?
得到越多,有时候也是等于套上越来越重的枷锁。
这就像一个亿万富翁,你去劝他“够了,你已经够有钱了,够用一辈子了,不
要再拼命赚钱了”,然后你试试看他会不会听你的话真的停住赚钱的步伐---
回家歇着?
这边皇帝和晁错不停地忙着,筹划着---那边吴王刘濞也没有闲着。古人讲“
人生七十古来稀”,刘吴王也是六十出头的人啦,再拼再搜刮也花不完那么多
钱了,可是他还是很想很贪,他不为自己想,难道不为子孙后代着想。所以说
,只有两千年后的周总里才真正能做到不贪不占---贪占留给谁呀?还不是交
了档费。
人越老越贪,越老越怕死。这就好比在冰凉刺骨的雨水中耕种的农
夫,无欲无求的死亡,往往是一种解脱;而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业绩显
赫荣华富贵千古难寻的天子,哪怕多活一时一刻,也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奢望
。
这样的话虽然听着刺耳,可惜很多刺耳的话恰好都是大实话。谄谀拍马的话,
听着很爽,就像丫片并毒,来劲儿呀,可惜多半有些害人吧---起码有一件事
儿可以明确,人家凭什么费那么多脑筋口水来溜须呀,难道他吃饱了撑得欠揍
吗?
吴王刘濞在皇族中算是个辈分较高的老人了---皇帝刘启还得叫他一声皇伯父
,就算皇帝的老子刘恒还得叫他一声堂哥。俗话说,姜是老的辣---刘皇伯父
对楚赵胶西三国被削的事儿,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接下来,该轮到他所在的
吴国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吴国在大汉所有的封国里,即便不能排上头一份,至少也算
是名列三甲了---就算是拥有天下的皇帝,未免也会有动心嫉妒的时候。
刘濞正在筹谋应对时,长安果然传来消息,朝廷削藩策这把刮骨刺心的刀,已
经磨刀霍霍向着吴国来了。吴国臣民无不沸腾,这样没有先例的事,没有人可
以想象的清楚它最后会演化成喜剧还是悲剧。
王国朝廷里的国士谋士文武百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
,如果吴国没有正确的应对之策,一定会变成肉在案上任人宰割---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可是做怎么样的对策才是对头的,
对吴国最有利,对吴国的这些官属最有利呢?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削藩对既
得利益者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辩论的结果有千千条,可是每一条都有犯禁的必然,既然削藩已经成为是朝廷
的国策,谁反对削藩谁就是带头反对皇帝反对朝廷,谁反对削藩谁就是跟谋反
没什么两样的。皇帝和朝廷,即便错了那也是对的那也是没什么的。
从子孙支系这方面看,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文帝景帝这一房的皇子皇孙确实
是不大成气候的,特别是景帝出身又不好(母亲不是正室,自己不是嫡出),
即位做皇帝首先就被人看轻三分;如果再往他老子文帝来看,又未免有不劳而
获得天下的嫌疑。这两条就够楚赵胶西吴四国不服的了,因为首先打响反吕诸
吕第一仗的,就是这帮人。
反就反吧,也没什么,反正是高祖皇帝的天下,不管这些王孙中的哪一位得了
天下,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老百姓咋咋乎有啥用呀?
吴王刘濞思考已毕,决定让吴国的中大夫应高为谋反前地总指挥,授以便宜从
事的特权。应高立即送上一份起毅计划,其中包括:联络楚赵胶西各国,以有
勇有谋的胶西王刘昂为起毅先锋约定时间和计划事项,尽快起毅。
刘濞小刀一挥,即刻批准了应高的起毅计划,并命令他即刻付诸实施。为什么
讲“小刀一挥”呢?当时没有纸和笔,只有刻字的小刀和用来刻字的长条型竹
片,所以这里想当然是“小刀一挥”了---只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刘濞此时
的“小刀一挥”,造成了不久以后“相当于挥刀自宫的效果”,差一点儿把自
己这一支高祖皇帝显贵的龙子龙孙的命也挥掉了。
欢迎光临新浪博客圈主“爱就上”的家
http://blog.sina.com.cn/tom
>>>点击查看《我的初三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