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明云虽说不愿,可听话两个字是他刻在骨子里的。
既然司九斋说不行那他就压下所有的念头,这里又处置了三天才开始启程回京。
“柳大人,此处日后就要靠你让其兴富起来了。
” 辂车上,君凌语重心长地说着,柳光桐神色肃穆道:“臣明白,臣能够来到此处,就已经想清楚要如何做了。
” 司九斋挑着窗槅帘子,听着柳光桐的言辞轻轻地一笑。
“柳大人为人刚正不阿,对待百姓自然会一心一意。
此事本宫与太子不会不放心,我们真正不放心的…刚好是你的刚正。
” 柳光桐听了一愣,他不懂司九斋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君凌知道人多眼杂,话不能明说所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人,有事可传消息给本宫,虽说太子不能多问政务,但友人之间讨论尚还可以。
” 柳光桐人很精明,听了这句话当即明白这是在告诉自己,你若有事,可找本太子。
“谨遵钧命。
” 拱手一揖,这情算是承下了。
“太子,郡主路上多加小心啊。
” 柳光桐有些不舍的说着,司九斋二人什么都没有说,就是点点头。
坐在车中准备离开,眼看着要出城了,那些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百姓,已经在街道两旁候着了。
“恭送太子,郡主鸾驾…” 不知是谁有些许的学识,高声地喊了一句文邹邹的词汇。
这些百姓也高声说着跪下,司九斋二人挑起帘子看着外面。
“九爷,你瞧这些百姓。
” 司九斋温和地说了一句,君凌也有些感慨。
城门前一个年约三十二三的男人,一身补丁衣裳,手捧着一件衣服。
这衣裳是用一块一块布缝制的,队伍停下来冷漠勒马过来:“太子爷,太子妃,前面有一个人穿着衣服跪着。
” “哦?你去问问可是有什么事情。
” 君凌平静地说着,冷漠下马过去问:“老乡,不知跪在此处手捧衣服所为何故?” “草——草民唐三,受满城百姓所托,特拿这百衲衣敬献太子与郡主。
同——同时祈求太子与郡主长命百岁…” 说到最后,这唐三已经有了哭腔,司九斋略显得诧异,她知道定然会有什么万民伞一类的东西。
可怎么也没想到会有百衲衣,这是何等功德,才配得上百姓这一针一线? 君凌心中感动,走下辂车看着唐三:“唐先生,本宫谢谢你与诸位百姓的心意。
” 说着的时候他走过去,轻轻的接过来,他紧紧的捏住衣物:“唐先生,如今荆州城百废待兴,还要依靠你与其他的百姓才能让其恢复当初的模样。
水患也并未曾完全度过,还要多加小心才是。
” 他温和的言辞,让唐三连连点头,其他的人也暗自抹泪。
“好了,天色不早了,本宫要启程了。
各位乡亲们,保重啊。
” 君凌说着回到了辂车之上,命令队伍启程。
唐三躲开继续跪着,这些百姓跪着送君凌他们离开。
等队伍消失不见了,他们才唉声叹气的起来各自散去。
君凌看着衣服有些出神,司九斋却笑着说:“九爷,这百衲衣可是大功德。
” “哦?对于这等东西我知道还不是很多,九姑娘可否说说?” “百衲衣本质上其实是僧衣,而缝制这种僧衣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用若干条长方形布片缝成,并且只准用类似黑色的布片。
一般僧人常自称衲子或贫衲,即由此而来后来,根据这个百衲的意思,凡是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都以百衲称之。
除了百衲衣之外还有什么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等。
” “原来如此。
”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了。
” “这又是怎么一个意思?” 君凌对这些东西完全不知,虽说他活的很苦,可相比较百姓来说活的依旧好。
“这个要怎么解释也,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
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就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语。
” 说到这里司九斋顿了顿,她看着路上的景致说:“说父母要感恩,可是…有些孩子无父无母,他们也只能是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了吧。
” 说到这里司九斋情绪有些滴落,君凌也沉默了。
“那这百衲衣?” “百衲衣,说法有很多比如说刚刚我说的这两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百姓感恩。
” 君凌认真的听着,他轻轻抚摸着百衲衣看着司九斋。
“百姓用自己最可代表性的布料,衣
>>>点击查看《谋臣,太子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