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自己一个人养活自己,但村长爷爷,仍还是他的爷爷。
推开门,从屋檐下搬了条板凳,少年坐在板凳上,大快朵颐,只是吃完之后,神色有些无奈道:“感觉只塞满牙缝!”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是少年崔流川自从在老道那里打熬力气熬炼体魄之后,饭量大到能吃死老子,还不仅仅是一两个老子的量。
在山村后山上,有一座有些年头的破庙,在更早之前,是由县里某位土财主以及一些善男信女集资建造,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庙里香火突然就断了,没了香火钱供应,僧人生活难以为继,相继离开,人去楼空,慢慢也就破败了下来。
再后来,破庙里就住了一位性情古怪爱吃酒的老道士,在清水县闹饥荒那年,老道下了回山,再回来时,就领了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老道在破庙里,既不撞钟,也不礼佛,就只是喝酒,优哉游哉。传闻老道以前是个读书人,只是屡战屡败,到最后连个秀才功名也没捞到,一气之下,便出家做了道士。
山野乡民一向对读书人都很敬重,老道也就在破庙里逍遥自在,没人理会,某一次下山,老道说山村里有想读书认字的孩子,可以到破庙那边,不收一文钱。只是山村距离破庙,不算近,寻常青壮年也需要近半个时辰,孩子脚力小,就更别说了。最开始,山村里还有孩子结伴上山,破庙里每日都是书声朗朗,只是一段时间过后,孩子越来越少,到最后,竟是一个都没有,热闹了不过一两月的破庙就此沉寂下来。崔流川五六岁时也曾和一些同龄人一起上山,只是一天走下来浑身都酸疼,自然也就没那个心思去自讨苦吃了
两年前,在一次上山打猎的过程中,忽逢大雪封山,孤身一人崔流川的迷了路,周围白茫茫一片,根本找不到下山的路,最后昏倒在满山大雪中,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要死了,再醒来时,已经在破庙里,是老道把他从雪地里捡了回来,再后来,崔流川便自然而然地行了拜师礼。
只是后来崔流川才发现,原来老道的日子比村民想象得好很多,每餐都能吃肉吃到饱,老道也不仅仅教读书认字,还有其他拿手绝活,比如说打熬力气熬炼体魄。所以在那之后,干瘦的少年开始变得壮实起来,同样的,食量也与日俱增。用老道的话来说,就是武夫腹中,都有一口食牛之气,可气吞斗牛,到后来,体魄熬炼到一定程度,那口食牛之气,才会消失,所以才会有‘穷文富武’的说法,也会有某些世外高人辟谷结茅修行,数月不进食的神仙传说。
少年看了眼外边的天色,还早,自顾自道:“差不多该上山了。”
老道是个脾气古怪的,能算得上开山二弟子的崔流川,除了最开始,中间近两年,都不曾留崔流川在破庙里住过一晚,即便是大雪封山、大雨倾盆,都会让少年回到山下。
至于老道的开山大弟子,自然是与崔流川同一年来到这里的孩子,只是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在经历最初的痛不欲生之后,随着少年体魄愈发强壮起来,最开始要走上一个时辰的山路,到现在,最多两刻钟,是如履平地的那种轻松惬意,而不是咬牙硬撑气喘吁吁。
虽说是清明,天气渐暖,按理说,已经可以开始翻地,在不久以后,就可以播种。只是山上不比山下,春天到底是来得会晚一些,还是有些寒意,大概是最冻人骨的倒春寒还没过。
当少年一路闲庭信步来到破庙时,发现老道正斜倚在大殿门框上,抱着脏兮兮的酒葫芦,睡着了,还有轻微的鼾声。少年倒是不担心老道身子骨受不受的住,两头牛犊子身子骨都比不上老道这身硬邦邦的干肉。
老道面容清矍,只是一身道袍破破烂烂,全是补丁不说,藏青色色的道袍胸前、袖口处,已经成了油腻腻的黑色,道冠上边,也尽是陈年污垢,腌臜邋遢,酣睡中的老头儿抹抹嘴,咧嘴一笑,许是在睡梦中,也在喝酒。
少年走到老道近前,瞪大眼睛,见老道没醒的意思,少年猛然大声喊道:“师父!”
老道一个激灵,险些跌倒,顿时睡意全无,见来人是崔流川,瞪眼道:“是嫌你师父命长,早早吓死拉倒?”
少年笑道:“哪能啊,弟子是觉得门框太硬,还是回去睡好些。”
老道提起酒葫芦,扒开酒塞,灌了一口,抹抹嘴,才白眼道:“我这身骨头可比门框硬多啦,不碍事。”
少年也没接话茬,轻车熟路地进入大殿,自顾自拿出一块肉干,一边啃咬一边对老道含糊道:“师父,以前不是给您在平安镇的裁缝铺子里做过一身道袍?换上呗,这身都臭了,估摸着能比木头硬。”
老道提起胸襟捏了捏,咧嘴一笑,“不用,这身挺好。”
老道脾气倔,少年也不多劝,视线扫过四周后,问道:“师父,师姐这么早就进山了?早知道我就应该早一会儿来,告诉她今天最好能打些肉嫩的野物回来,最近一段时间,都是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尤其是前天的狐狸肉,肉肥不说,还一股子尿臊气。”
老道故作恍然道:“对嘛,山里野物就是地里的庄稼,
>>>点击查看《十洲剑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