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府的大堂上――
萧杰坐于首位,底下文臣、武将各分列两厢,凡是在洛阳的人一个不落,甚至连各州州牧与都督,周瑜、鲁肃、徐庶等人也都来在这里。
萧杰这次将他们叫来,是要废除大汉的察举制,改用后世的科举制。
科举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更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魏晋以来,朝廷采用九品中正制,即将百姓分为九个等级,依照等级高低授予官职,所以官员基本上都从各地世家大族的子弟中选拔。
这些人无论优劣,哪怕是傻子都可以做官。
这就导致士族垄断了政权,变得更加昏庸和腐败。而那些出身寒门,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无法得到重用。
这样沿袭了数百年,到了隋朝重新一统天下之后,隋文帝便废除了察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三人,随后设不同科目考试来进行选拔。
到了隋炀帝大业元年,朝廷正式设置进士科,被看作是科举制的开始。考试的内容是针砭时弊,写出对时政的看法。
科举制开始于隋朝,后来的历朝加以完善,尤其武则天时又开设了武举,选拔将领,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科举制被看作是封建社会最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萧杰想要在治下施行。但毕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他还是要听听麾下的看法。
萧杰将科举制提出以后,武将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韩当在练兵的时候,就是大概这样来选军官,所以并没有什么意见。
但文官方面,有世家背景的审配、夏侯胜则是一言不发,面色有些失落。
科举制固然好,但一但施行,这些世家大族就丢了铁饭碗,很有可能几代后就走向衰败。
相反,出身寒门的郭嘉、田丰很支持这个做法,正契合了萧杰一直秉承的唯才是举的理念。
为了缓和两方的矛盾,田豫出言道:“科举制虽好,但一时间没有经验,可缓缓推行,而察举制施行数百年,也不可轻易废除。不若暂时两者并用,待现出哪一种更合适后,再做取舍不迟。”
萧杰明白,田豫只是以大局为重。萧杰一直对世家秉持着拼命打压的态势,世家一但犯错,萧杰都会令轻罪重判,治下的州郡,士族已经被萧杰血洗过好几次,能保留下来的真的都是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家族。
可也正因如此,世家恨透了萧杰,没有什么士族子弟愿意来为萧杰效力,萧杰的聚贤庄也只招到一些寒门中人。
田豫是为了不再让萧杰树敌,科举制一但代替察举制而行,就相当于断了世家晋升的渠道,如何不与萧杰以命相博?
田豫此言一出,众人也都赞许的点点头,虽然田豫这是在和稀泥,但毕竟给了世家时间,让他们整顿家族,为以后做打算。
萧杰明白田豫的良苦用心,也就不再多言,令田豫等人拟一个题目,作为题目,然后在治下宣传,三个月以后在洛阳开科考试,招募人才。
若说这消息一放出去,最高兴的莫过于寒门学子。虽然他们已经有一些能够在书院求学,但想要做官实在困难,这下等于是有了捷径可走。
而萧杰治下的四大书院京师书院、洛阳书院、并州书院、冀州书院开始了暗中的较量,四个院长都是当世大儒,地位尊崇,也正要借着这个机会,比一比谁门下的弟子更出色,所以各自派出门下杰出的弟子来洛阳应试。
于是,三个月后,三千多人齐聚洛阳,报名参加本次考试。
萧杰仿照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洛阳城里建造专门的考试房,每人一间,并各自隔开,学子只进不出,一切在里面进行。
田豫等人拟的题目就是时政要务,让学子随意作答,只要是有利于萧杰势力发展,安定天下的看法都可。
萧杰令田丰为主考官,秦宓为副主考官,赵云领兵守卫考场。
择良辰、选吉日,学子入场考试。
因为这次考试是第一次尝试,所以萧杰也很紧张,几次三番来考场巡视,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因为是第一次考试考试,这些学子也都有些不知所措,尤其一些皓首穷经,只醉心于儒家经典的人,更是无从下手。有些人在里面坐了不多时,便摇头叹息的等着出围了。
这次考试的时间,萧杰定为两天,给予学子充分的时间来答卷。
第三天辰时末正式停止答卷,派兵士将卷子收上来以后,才放这些人出了考场。
萧杰选考试房的地方是郭嘉推荐的,距离这里不远,有一些酒肆与青楼。
郭嘉道:“学子用功苦读,需要适当的放松身心。”
果不其然,出了考场以后,这些人有不少都跑到酒肆、青楼去快活了。只是萧杰不知道这里面,郭嘉在哪一家。
将试卷收上来以后,萧杰仿照宋朝时候的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全部都盖住,然后再送到批卷的考官那里,免得里面有个人感情。
>>>点击查看《汉末浮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