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闻听此言,不再说话,但不知思索些什么。
于是,刘备便领着三千兵马,与张飞、陈到一起前往新野驻扎。
而祢衡到了江夏,与黄祖相见。
黄祖起初也很敬佩祢衡的才学,以礼相待,并设宴款待。
席间,黄祖微微有些喝醉,便问祢衡道:“先生从北边而来,不知中原有何人物?”
祢衡也是大醉,更是口无遮拦的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
“哦?”黄祖眉间一挑,又问道:“那你看我怎么样?”
祢衡撇撇嘴,指着黄祖道:“你不过是庙中之神,虽受人祭祀,可惜从来不曾显灵!”
黄祖勃然大怒,借着酒劲,也不管祢衡的身份,喝道:“你竟然说我是那泥胎木偶!来人,给我推出去斩了!”
祢衡破口大骂:“呆头莽汉,竖子匹夫,你助纣为虐,禽兽不如!”
祢衡直到死前,仍是骂不绝口。
刘表闻知祢衡死已死,为表示爱才之心,便下令将其葬于鹦鹉洲旁。
萧杰与曹操得知祢衡的死讯,皆是冷笑。像祢衡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眼高于顶之人,最是贻害天下,荼毒四方。
坐而论道,巧舌如簧,目下无人可及;治国安邦,定乱保民,胸中实无一策。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这样的人,而偏偏这样的人能够流传千古,被人歌颂。凡有丰功伟业于天下之人,都逃不了誉满一身,谤满一身的评说。那些为青史讴歌,近乎无暇之人,才是摇唇鼓舌,不干实事的人。
祢衡一生只认可三个朋友,一位是孔融,另一位则是杨修。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为聪慧,后被推选为孝廉,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杨修文思敏捷,多次猜中曹操的心思。曹操虽然表面赞赏,但心中记恨。杨修帮助曹植夺取世子之位,但曹植实在不得曹操欢心,而杨修也跟着被曹操冷落。
后来杨修跟随曹操出征汉中,因口令“鸡肋”之事,让曹操找到借口,连同之前的恩怨,将杨修处斩。
此时,杨修之父杨彪因董承等朝廷旧臣谋反之事,被曹操免职在家。杨修也被免官。
杨修听说祢衡被杀之事,便来到洛阳见孔融。
孔融此刻也是懊悔不已,不应该向萧杰推荐祢衡,以致落得如此下场。
杨修道:“正平之死怨不得别人,若是他能暂时委曲求全,便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萧杰、曹操、刘表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孔融叹息道:“终究是我害了他,若不是我将他推荐给萧将军,他也不会死了。”
杨修安慰道:“文举也不必自责了,毕竟你也是好心。”
人死不能复生,他二人也不可能一直纠结在祢衡身上。
两人在城外简单祭祀祢衡一番,就回到城内,孔融的馆驿去了。
两人分宾主落座,孔融道:“近闻杨太尉被免官在家,德祖也受了牵连。曹操大势已去,现在不过偏安淮南。贤弟你不如劝说令尊,另谋高就。”
杨修看了孔融许久,道:“文举兄一直是大汉忠臣,为何会出此言论?”
孔融叹息一声道:“不瞒贤弟,自从来到萧将军治下,我就看透了这一切。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天下就不能长治久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上一个皇帝就能做到的。萧杰治下,百姓安居,将士用命,他们早已不在乎皇帝是谁,他们在乎的是现在平静的生活。哪怕汉帝回来要夺走这一切,他们也不会答应。”
杨修默然不语,良久后叹息道:“连文举兄如此固执的人都能想明白,可惜我父亲却始终不愿直面。他宁愿去给汉帝陪葬,也不能让人葬送了大汉的江山。”
孔融道:“蔡邕、伏完、乔玄、周忠、荀爽,他们哪个当初不都是一心为国为民,可最后得到的却是党锢之祸,是奸臣谋逆。现在在萧杰治下,也算是太平无事,颐养天年。或许他们最初所追寻的并非是那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而是百姓是否能在自家土地上耕种。萧杰做到了,曹操也能做到。可刘家却做不到。”
杨修赞许的点点头,道:“如此说来,我倒是想去见见萧子英了。”
孔融笑道:“想去就去,他现在应该就在城外与百姓一起耕田。”
杨修目光闪烁,默然不语……
春日盎然,城外的田地再一次被翻耕。萧杰正与百姓一起拉犁翻土。
虽然萧杰的科技园已经造出大批的曲辕犁,但连年战乱,一时间还没有那么多耕牛可以使用。萧杰也是让田豫等人想办法,与北方的鲜卑、匈奴恢复通商,这样可能从他们那里弄到大批的牛羊、马匹。
杨修面如冠玉,一袭儒赏飘逸洒脱,走到田地边,一眼就认出了萧杰。
萧杰穿着布衣,高挽着裤角、衣袖,身上满是尘土。
见杨修气质不凡,倒像
>>>点击查看《汉末浮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