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畯道:“黄老将军逞匹夫之勇,要置我江东百姓于不顾,要置主公于危难啊!”
黄盖闻听此言,勃然大怒道:“儒生误国!老夫历经江东三世,哪一次不是刀山火海里拼杀出来,若我与你们这帮只会摇唇鼓舌的书生一样,哪里还有这江东基业,哪里还容得你们这些人在这里信口雌黄!”
“这……”
“黄老将军如何这般无礼!”
“我等都是为了江东,为了主公,你怎可如此!”
于是,以张昭为首的文官和以黄盖为首的武将便因此此事吵了起来。
孙权长叹一声,迈步走出大堂,不再听他们争吵。
孙权虽然名义上是江东领袖,但实际上江东的大权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孙权的决策都需要经过这些人的同意才能颁布,否则根本施行不了。
孙权来到堂外,正巧右部督陆逊从外面回来。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被任命为帐下右部督。随孙权征战,逐渐展露出其军事才能,后来帮助吕蒙偷袭荆州,斩杀了关羽。
吕蒙死后,陆逊接任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在石亭之战击败魏国大司马曹休。
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后拜为丞相,总领三公事务。可惜后来卷入朝廷争斗之中,不得善始善终,死后追谥为“昭侯”。
陆逊见孙权施礼道:“主公为何在此地愁眉不展?”
孙权长叹一声,遂将前事告之,并问陆逊道:“依伯言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陆逊道:“主公不必太多忧虑,萧杰进兵庐江,实乃围魏救赵之计。前者因曹操趁萧杰远征荆州之时,起兵犯颖川,萧杰这才东征庐江,只要曹操回军,那萧杰必然撤兵!”
孙权闻言大喜道:“如此一来,我江东也可保无事。但不知是否以详情告之曹操使者?”
陆逊道:“不可!此计虽然不难看出,但不可保萧杰不会趁势攻取庐江。若以实情告知,则曹军疏于防范,令萧杰有机可乘,则大事不妙!”
孙权点点头,认为陆逊说得在理,又问道:“那我该以何种理由,拒绝向庐江派援兵呢?”
陆逊笑道:“主公不必忧虑,这一点萧杰已经替我们想好了。萧杰命徐州都督周瑜进兵曲阿,便是给了我们一个不派兵的借口。我们可以此为由,言称要派兵防守曲阿,以免令周瑜趁虚而入,来打发曹操的使臣。”
孙权面色不好看,这萧杰事事计划分明,能够想在江东众人之前,若不是有陆逊,自己也被蒙在鼓里,实在令人担忧。倘若他日也萧杰决战在两军阵前,自己又有几分胜算呢?
孙权长叹一声道:“伯言你跟我进去,打发曹操使者之前,先要说服我江东众人啊!”
陆逊苦笑一声,自从孙权坐领江东,又招募了一些文臣武将以后,这些人就每日不停的争吵。
然而他们看似是对决策的争论,背后实则是一个个家族的博弈,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只有孙权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陆逊费了好大劲才说服黄盖等老将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些人有的早先跟随孙策,甚至跟随孙坚,为平定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个个居功自傲,根本不把陆逊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子放在眼里。
陆逊虽然有吴郡陆家做后台,但在这些将领面前依旧没有份量,他们只忠于孙权,而江东士族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坐享其成之人。
说服了江东众人,孙权便以要防守曲阿为由,打发蒋济回去庐江。
蒋济回去以后,向荀彧禀报江东不发兵救援之事。
曹彰起身道:“既然孙权不来救援,我愿领兵前去,与萧杰对阵,不信打不垮他!”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曹操与妻子卞氏所生第二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曹彰武艺过人,从小便立志为将,领军征战沙场,得曹操的赞赏。因其胡须呈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不过曹彰虽然武力超群,臂力过人,但却不善文事。
曹彰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曾北征乌桓,又大破鲜卑柯比能,威震塞外。曹丕即位后,封曹彰为任城王,死后谥号为“威”,也称为任城威王。
荀彧道:“二公子不可鲁莽,我等受丞相之命镇守庐江,自当想方设法保全庐江安危,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杨修道:“既然江东不愿发兵,我等只好严守城池,等候丞相大军回援。”
荀彧点头道:“现在看来只有如此了。从现在起,各部要严防死守,再有轻言出战者,定斩不饶!”
正此时,探马来报道:“萧杰军先锋赵云、太史慈已经领兵来到城外,离城三十里扎营!”
荀彧抚须道:“没想到萧军来的这么快,传令给城外曹休、曹真两位将军,若萧杰前来攻城,他二人可领兵袭其后,否则万万不可出战,不
>>>点击查看《汉末浮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