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赵英就跟着郑朝阳、田文朝着杭州出发,这一次,他们来到的是杭州西湖。人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天下最美的就是杭州的西湖。
也难怪,白居易会写下忆江南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江南的美,也是杭州的美。
正所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西湖白堤之上,柳树阵阵,若赶上春季,柳絮飞雪,漫天都是白茫茫的朦胧。
西湖苏堤之畔,“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真是杨柳依依,桃花夭夭,灼灼其华的杭州啊。
“赵英啊,你知道杭州楼外楼的故事吗?”郑朝阳笑起来,覆手于后看着这春季的杭州,笑的格外开朗。
“楼外楼菜馆始建年代有清道光、同治、光绪三说,一般多认为道光二十八年一说比较可靠。此楼业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与妻子陶氏秀英自双亲亡故后由绍兴东湖迁至钱塘,定居在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以划船捕鱼谋生——因夫妻双双是从鱼米之乡的绍兴而来,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
郑朝阳拂开柳树枝,一边走一边说道:“楼外楼先是捕鱼虾选佳者烹制出售,后来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便在略有积蓄之后开了一片规模较小的菜馆,当初仅是一处平房,地处六一泉旁,位于俞楼与西泠印社之间。你要知道,楼外楼可是有160年历史的名餐馆。”
“我只知道楼外楼很出名,没想到有这么久了啊?”赵英一脸震惊。
“你该知道它的门口有一对对联,叫做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吧?”郑朝阳又问道。
“是啊,只是这个有什么典故吗?”赵英好奇道。
郑朝阳看向一旁的田文,田文嘿嘿笑起来,“赵英听说过西湖歌舞几时休吗?”
“大概听说过,是不是那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赵英算是反应过来了。
“是的,就是这首诗,楼外楼取自这首诗,而这对联也是印证这一首诗。”田文笑起来,“你知道这楼外楼的名菜是什么吗?”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他们的名菜我每天都托着盘子上菜。分别是,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赵英得意的说道。
“是的,这是他们的名菜,但也是……”郑朝阳笑起来,“我们中华的名菜啊。”
“走吧,既然到了这里,就试试这里面的菜肴,也常常我浙江名菜馆的名菜。”田文拍了拍郑朝阳的肩膀。
“好,破例一次,来尝尝。”郑朝阳舒眉一笑。
三个人来到大厅,郑朝阳给赵英斟茶,“英子,一会那位到了,我就过去。”
“哎,好咧。”赵英点着头。
“我有预感,这个人,或许就是我们正在寻找并且期待的人。”郑朝阳转头看向田文,“要不要打赌?”
“这还需要打赌?别说是你了,就是我也感觉这里面有点意思。话说,你觉得这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田文低声回道。
“或许,正是我们谈的神州第一开发区的经办人,毕竟纺织最好的地方就是江浙沪,而江浙沪里面目前厂家最好的,最有潜力的就是浙江。或许,他也在等待愿者上钩。”郑朝阳小声对着田文说道。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田文笑起来,点了点郑朝阳。
“不是吗?”郑朝阳挑了挑眉,嘴角勾起笑容。
“是也非也,等等就知道了。”田文给自己倒上一杯茶。
门口来了一个大背头的商人打扮模样的中年人,赵英凑近郑朝阳小声说道,“就是他,方总。”
“方总?”郑朝阳挑眉,“好。”
郑朝阳给田文使个眼色,“田文,一会看看,要是他没有约朋友,我们就过去跟他聊聊。”
“嗯,要是约了朋友,我们就等等。”田文说道。
“没错,我们等人家方便的时候再过去,贸然过去,惹人厌的。”郑朝阳扑哧一笑。
“那就等吧,看看他到底是来吃独食的,还是来请客做东的,还是受邀吃一顿的。”田文小声回答道。
“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咱们而言,都是机会。等等看。”郑朝阳拿着菜单,一边定着菜,一边瞥向左手边的方经理。
“话说,他一个人吃完一碟菜了,好像还没有人来,应该是自己。”田文观察半天,对着郑朝阳说道。
“嗯,像是自己来吃饭的。”郑朝阳歪头看向赵英,“英子,你敢跟他对话吗?”
“对话倒是可以,但是没那么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赵英有些担心的说道。
“别担心,他对你有印象就行。拿着这个,你就说,你是打算去四季青看看场地的,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他,问他能不能并桌。”郑朝阳拍
>>>点击查看《印染年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