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雨有可能是人一生中只能见一次的存在,享受过这种待遇的,有黄巾军、西凉军、董卓军和刘表军。
即使这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守卫城墙的人有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他们本能的尖叫,慌乱,四处躲闪。
城墙上乱作一团,任凭督战队怎么叫嚷,也没人回应,接着督战队成员也在箭雨之下闭了嘴,再无声音。
那些身上中了箭还没有立即死亡的,躺在地上哀嚎惨叫,掺杂着咒骂。只是他们骂的不是朝他们射箭的人,而是把他们弄上城墙的人。
狂风骤雨过后,存活下来的人从墙根下、尸体下、木板后探出头。他们庆幸自己还活着,不会去管地上躺着的都是谁。
“他们……他们过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所有人都开始往外面张望,想确认这个消息的正确性——城外的人要是过来,就意味着不会再有刚才那样的箭雨射出。
“武器!拿武器!敌人过来了!”
硕果仅存的督战队还有没有忘记自己本职责任的人,疯狂叫嚷着让人准备战斗。
这些不能称之为士兵的农民颤颤巍巍拿起一看就是紧急赶制出来的武器,上面还有没刮干净的木茬,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手。
再看看他们身上,薄薄的单衣,还不是一整件,很多地方都露着洞,凉风呼呼地往里面灌,感觉就像是有很多把小刀子在身上割一样。
再看对面,身上是统一样式的黑色铠甲,手上拿的是规格相同的长矛大刀,有些眼尖的人还能从他们手腕的地方,看到保暖厚衣服的袖子。
继续对比一下其他方面,有形的物质他们已经完全输给对方,那无形的一面呢?
无形的方面肯定会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就像是现在,在寒冷之中瑟瑟发抖耳朵都快冻掉的人,跟全身暖洋洋正打算热身松松筋骨的人,谁强谁弱自然一目了然。
“咱们,咱们跑吧?”
一个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但是还没有等别人回应,督战队径直一剑刺去,那人大叫一声,倒在地上,鲜血从腹部流出,融入已经满是鲜血的城墙上。
“再有敢说逃跑的,格杀勿论!”
不论是铠甲还是武器,督战队所拥有的都比其他人高出好几个层次,吃穿用度更是旁人难以奢望的,自然不想放弃这样的生活。
督战队的作用还是有点,那些心惊胆战的士兵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也开始面向敌人,面向另外一个死亡。
被强迫的作战怎么会挡得住发自内心的作战?更何况双方实力差距还不是一般的悬殊,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刘焉军的云梯就已经搭到了城墙边。
这种活儿他们不知道做过多少次,甚至上去之后要做的动作和流程基本都一清二楚,刀口上舔血的人可不是浪得虚名。
相比之下,刘焉军队的每一次动作,都能引发城上人的一阵惊慌。
“梯子!梯子!”
“他们要上来了!”
“火!着火了!”
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火盆,大火在满地尸体的城墙上蔓延开来,这一下城上的士气彻底崩溃,不管督战队杀再多的人,也无力逆转局势。
城上一哄而散,对于刘焉军来说,剩下的零星敌人,根本都不值得他们动手,相比之下更让他们费力气的,是扑灭城墙上的烈火。
一部分爬上城墙的士兵继续追杀敌人,熟练掩护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加入战场,另外一部分则寻找救火的东西,免得火势越来越大。
有趣的是,追杀敌人的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人都在参与救火。
冬天里的火焰虽然会给人带来不少的温暖,但并不代表着人类愿意拥抱它,所以该灭掉的一定要灭掉。
城上火势被控制的同时,追杀敌人的部队也从里面打开城门,城门洞开意味着这一个敢于反抗刘焉、反抗朝廷的坞堡,宣告失败。
“我还以为有多强呢,也不过如此。”刘焉轻蔑地转身,对身后的战场根本不屑一顾。这种一边倒的战斗虽然畅快,但总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一般来说,战争应该是有些不确定性的,全程都应该集中注意力。但这样的战争,刘焉连眼睛都不想睁开。
城中没有一般攻城战中常出现的大火,寻常攻城战中,攻守双方有时候会采取纵火的策略,来阻挡敌人的攻势,或者打乱对方的防守阵型。
不管出于哪种动机,最后往往造成城中房屋被大量焚毁,百姓无家可归。就算侥幸逃过大火,也会被接下来的军队赶出房子,难逃一个露宿街头。
而刘焉下达的命令,入城之后不许纵火,凡是纵火扰乱民生者,斩立决,要是敌人放了火,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快灭火。
刘焉对标的不仅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的岳家军,更是跨越时代,向着红军学习。当然,他不可能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这些东西来激励士气,只能保
>>>点击查看《刘焉扶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