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前走,海滩边插的种牡蛎的石柱也越来越多,叶秋桐看到前方有几个人在滩涂上拉着木船,木船上堆着收下来的牡蛎,渔民们边从石柱上用钢钎和小锤从石柱上敲下紧紧吸附着的牡蛎,不时低声说着话。
滩涂边的沙滩上,还有一群老年妇女正用刀撬开牡蛎壳,挖取牡蛎的肉。
叶秋桐问了一下这些老阿嬷,她们很热情地扯大嗓门:
“阿伟,快过来,有人要找你。”
“哦,来了。”
远处一名戴着渔家斗笠的男子穿着长筒到膝盖以上的雨靴走了过来,穿这么长的雨靴,是因为他要泡在滩涂里拉牡蛎船。
叶秋桐一看对方晒得黧黑,一脸渔家汉子的淳朴样子,赶紧上前自我介绍。
“哟,是咱们部队的军嫂啊,要办个小厂,那肯定要支持啊。村部是长年空着的。你要的话就租去吧,明天你过来,我拿钥匙给你。”
没想到,村长意外地好说话,尤其一听叶秋桐自我介绍是附近部队的军嫂。
他还笑称是支持部队军人的工作。
至于叶秋桐问他要多少房租,村长大手一挥,说让叶秋桐看着给。
叶秋桐一听也是晕乎乎的,还没见过这样的房东呢。
然后她又担心既然是公房,没有经过村委会可不可以?
村长王伟听了倒是笑了,说:
“我王村长就是村委会,还要什么村委会?那房子常年扔在好里,没怎么用都长草了,我们村都是渔民,常年在海上漂,就算想开个村委会也叫不齐人啊!
别罗索了,你拿去用吧,支持部队嘛,放心吧,不会坑你的。”
叶秋桐一阵感激涕零,没想到遇上这么爽快的村长,如此支持部队,简直可以给他发一块拥军的大牌子了。
叶秋桐离开滩涂,又向那几个阿嬷打听村部在哪里,因为叶秋桐此时才发现,自已虽然已经把村部的办公楼租下,竟然还不知道村部在哪里,长得什么样。
真是一笔糊涂账。
有一个阿嬷听说叶秋桐是军嫂,当即很热情地起身指路,硬要带叶秋桐过去。
叶秋桐却不过阿嬷的热情,只好跟着她沿村里的小路走去。
“喏,就是这里了,我们村都是渔民,除了村长和支书在海边做海带和牡蛎的养殖,大部份男人都在海上打鱼,村部一年到晚都是空的。”
老阿嬷说着,用手一推院墙,“吱呀”一声,那沉重的木门竟然没锁,开了。
叶秋桐放眼看去,就见村部是二层的石头楼,奇特的是村部外墙竟然有重重叠叠的突起,叶秋桐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些都是牡蛎的壳,村部外墙都是用蛎壳加水泥砌起来的,别有风格,这样一栋楼,如若好好装修一下,还真是颇有特色的民宿呢。
既然院门开着,叶秋桐也就不客气地进院子里参观了。
院子很宽敞,有一百多平方米大,小楼下面是三间房,从窗户看进去,里面空落落的,有一间摆了几张桌椅,上面积满了灰,其余的都是空着的。
院子里如果搭起篷子,应该能拓展出一大片的厂房来,叶秋桐觉得还是挺满意的,塑料花压塑成形后,还需要手工组装花枝等。
不过,叶秋桐并不打算招工人来上班,她打算象前世发放手工珠串等饰品一样,将这些鲜花组装工作发放到私人手里,让大家在家里组装,完了统一交齐上来就行了。
这样,即能利用大家的闲散时间,又不挤占工厂的厂地,可谓双方尽欢。
考察过后,叶秋桐谢过热情的老阿嬷,便走出村子,在路边的公交站等车,往市里去。
既然钱筹够了,少不得申请个厂名什么的,要去做必要的工商登记注册。
虽然塑料花只是风靡了几年,但是并不意味着日后不能转型,比如,后面大型婚礼的拱门、彩门、大型宴会需要的各种装饰材料等,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产业。
叶秋桐觉得,既然都下决心投入发展,还是必须有一个自已的牌子,从现在打造自已的品牌。
喜盈门?旺旺?好彩头……
坐在公交车上,叶秋桐才临时抱佛脚,想起自已公司的名字来。
好吧,看在良心的份上,就不用前世人家的名牌了,什么喜多多、喜之郎之类的,最后,叶秋桐觉得,按南方人的习惯来说,叫好彩头还是挺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就象有一款食品直接叫“真好呷”一样,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在向阳工商局,叶秋桐出示了户口本,交了钱,填了各种单子,终于完成了初步的登记手续。
当然,工作人员一听她是军嫂,当即表示特事特办嘛,难得有军嫂出来创业的,他们一定会抓紧把手续办好,作为他们拥军的实际行动,并且还找了他们局长,大笔一挥,免去了她注册手续的相关费用。
“拥军嘛,我们局里是有经费支出的。”
工作人员笑嘻嘻地道。
其实,军嫂要找个好一点的临时工
>>>点击查看《重生玩转八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