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急着把论文发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抢占舆论阵地,免得哥谭那边的“未成年人失踪”事件调查完毕,当局直接一个“变种人威胁论”丢出来,到时候再重启几十年前的“变种人隔离法案”和“变种人管制条例”,那时候就完了,要么殊死一搏,要么再无天日。
大众是很容易诱导的。
当人群聚集起来,最后能突显出来的未必就是最优秀的,在这时候,“脱颖而出”的也可能是最蠢的论点。
几百年前,人们根本不接受有人解剖死人尸体,认为这是亵渎亡者,甚至在某些时间段,学习研究解剖学的医生被人当成屠夫和怪物。
时至今日,谁都知道,如果没有“解剖学”的发展,如果人类不曾清楚地认识到人体的构造,那么之后的很多医学科目都不会存在,最简单来说,外科学在最初的时候可也是被人当成“开膛剖腹”认知的,当时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接受外科手术,因为在他们看来人为切开身体比伤病本身都恐怖。
现在呢?
现在无数人为了治愈伤病,哭着喊着跪求更好的外科医生来动手术,根本不会有人觉得这种举动有什么不妥当。
这种观念的变化是随着时间潜移默化改变的,还是在某一天突然变化的?
是大众最开始全都蠢到无法接受“解剖学”后来某一天全体突然开窍了,觉得这不是亵渎死者和神灵,而是科学?
并不是。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认为某个观点是正确可行的,也会有人认为它错误或者不可行,只是当人足够多的时候,个体的声音就会被淹没,最后喊出来的声音往往是喊的最大声的,而不是支持人数最多的,更不是最正确的。
有些时候,两个对立的观点谁能站到最后,可能就只是一点时间差别。
尤其是在两个观点不能用“正确”和“错误”进行区分的时候。
无论齐安多么希望所有人都能去读这篇论文,她也不可能为此改变文章的写作格式,从本质上来说,这就不是“科普读物”,而是正经的医学综述,即使撇去格式上和普通文章的差异,它的内容也会以面向专业人士为主,默认所有阅读文章的人都具备基础的医学素养。
换句话说,这篇论文“不那么好读”。
齐安也没奢望一次到位,她的计划是每隔几个月再发表相关的论文,通过连续成系列的文章先让学术界接受她的观点,而大众这边则会另外写一些通俗的科普内容混在护肤品介绍栏里(俗称夹带私货)推荐给不朽生物科技的顾客们。
不过,托尼·斯塔克显然没管她本来的计划,自从他听过了齐安那一套“新的变种基因检测机制”和“变种基因携带者”理论后,他就一直等着这机会呢,现在直接豪撒百万美金转发抽奖扩大影响力。
你看不看论文?
看不懂。
那你买回去,摆着,总有一天你会看的。
再说看不懂,下次给你直播讲解。
还是不看是吧?
那下次新产品针对不同基因组型,你就准备买全套吧。
在某位亿万富翁的推波助澜下,“安吉拉·齐格勒”发表的这篇医学论文所属期刊当期卖出了让编辑部瞠目结舌的数字,由于一开始的印刷量不够,后来还加印了几次,硬是让期刊编辑部怀疑起美国人民到底怎么回事,突然学术情绪高涨?
一些媒体闻风而至,立刻就发出一些标题惊悚的新闻,比如《这篇论文价值百万美金!》、《不看后悔!齐格勒医生处女作!》、《为了它,托尼·斯塔克彻夜不眠》等等。
有了这么一些奇奇怪怪的新闻,基于好奇心去看论文的人就又多了一些。
好在《我们都是变种人》这篇论文没有试验,统计学的部分跳过表格直接看结论也能看,最后大部分人都能模模糊糊地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了。
——变异基因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携带“变种基因”的人比已知的“变种人”多得多,如果说拥有变异的X基因就是“变种人”,那么,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变种人。
Mutant,不是“你们”,也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网上难免出现了一些讨论。
“你看了齐格勒医生的文章吗?我觉得好像对啊,不能说显性基因就算是变种人,携带者就不算了。”
“所以我们也有可能是变种人吗?但是之前我去检查的时候说我不是耶。”
“不可能,我不接受这种说法!变种人就是变种人,怎么可能突然就说还有很多变种人?”
“我觉得也挺好的啊,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有什么飞天遁地的超能力了!”
“所以说你们有没有仔细看啊,不朽生物科技的官网有通知哦,研发组计划的第二代‘新生系列’产品打算针对不同基因组型出不同的亚系列,如果想测自己有没有携带变种基因可以去斯塔克旗下的医院,凭检测结果,将来购买第二代产品时打八折呢!”
“靠!第一代
>>>点击查看《漫威世界的守望先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