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袁绍以平定袁绍叛乱封王,江东王孙策和西凉王马腾以向天子表忠为王,而曹丞相功劳更在其三人之上,更应该进封为王!”
朝堂之上,百官纷纷表态,请命天子刘协册封曹操为王,相比之于历史之上的封王,提前了十几年。
虽说进程提前了,可这封王之路却比之前更加平坦,这一切不仅仅归功于曹晦立下来的赫赫战功,能是因为早在许久之后,曹晦便打开了一条封王之路!
当初汉室衰弱袁术称帝,几乎天下所有忠于汉室之人纷纷震怒可却又无可奈何,而那时曹晦让天子下令平定袁术叛乱者为王,便已经料到了今日!
有了袁绍这样的淮南王在前,并且又继续册封了孙策和马腾各自为王之后,这第四个王阻碍自然不会太大。
在这曹晦大胜而归人心所向之际,开口谋划让自己父亲曹操承认,自然也是说的过去。
而听到百官全部都赞同曹操封王,刘协尽管心中有千千万万个不愿意,可最终却也选择了妥协,沦为傀儡已经许久了的他对于这些也并不是很在意了。
“彭城侯,你意下如何?”
刘协知晓不管百官怎么说,均无法决定眼前之事,真正主导这一切的正是在自己龙椅旁边大摇大摆坐着的那个青年。
听到刘协询问,此时的曹晦这才缓缓开口,不过却是拒绝了为自己父亲请命封王之举。
“启禀陛下,曹家历代皆为汉臣,世受国恩,家父虽略有功勋,然也仅仅是托汉皇祖之威也,进爵封王之事绝不敢当啊!”
曹晦如此一番话语说得极为谦恭,那刘协听完之后,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怪异,心想难道这百官请命封王,只不过是自作主张而曹晦自己不清楚?
正当刘协疑惑之际,那拖着病躯来到朝堂之上的荀彧此时有顺着曹晦的话语接了下去。
“陛下!高祖皇帝在创立大汉之时便订下律法,异姓不得称王,虽后来汉室风雨飘摇,无奈之下册封了三位异姓王,不过眼下汉室稳固,理当遵守礼法!”
如此话语说出之后,朝堂百官尽皆哗然,很显然是没有想到荀彧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朝堂之上还有忠于汉室之人,这些百官又何尝不知,为此他们也做出了各自的应对之法,可真正当朝臣请求册封曹操为王,而出来制止之人却是荀彧之后,这些官员还是被震惊到了。
谁又能够想到,第一个出来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曹操和曹晦极为器重,屡屡坐镇看守彭城的荀彧呢!
此时的荀彧满脸严肃,对四周百官看向自己的目光如若未闻,再方才表明了态度之后,随即又继续补充了起来。
“曹丞相和彭城侯承天道伸大义,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若将曹丞相晋升为王,则凌驾于群臣之上天子之侧,恐遭臣民非议!我等既是汉臣,又是丞相麾下,又怎能将丞相至于不仁不义之境!”
荀彧的声音虽说并不大,甚至因为染病之后,还带着几分虚弱,可是正是这样的萎靡之语,却传遍了整个朝堂,让朝堂之上的百官纷纷露出震惊。
“臣请陛下纳彭城侯之忠言,不要进曹丞相为王!”
朝堂之上,想要请求册封曹操为王的是百官,而提议不让曹操为王的只有荀彧一人,可就是这一人,在这气势之上却盖过了所有朝臣。
面对荀彧搬出来了曹晦的话语之后,包括之前的华歆之内,竟然无人能够反驳,也不敢反驳。
如此一幕被曹晦看到之后,他的眼中当即就露出了一道金光,似乎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怎么满意一般。
关键时刻,一个惊呼从这朝堂的最后面传了过来。
“荀文若此言诧异!”
听到这个声音之后,不少官员纷纷转身看去,只见一个年纪并不大而且还瞎了一只眼的青年此时正亦步亦趋上前,打算反驳荀彧的话语。
只不过那个青年还上前,一声暴喝就传了过来。
“尔等一介仪容不整的小小尚书令,在这朝堂之上哪里有你说话的余地,退下去!”
说出如此话语的不是别人,正是偏将军王服,他是董承衣带诏事件之中的漏网之鱼,也正是因为如此,眼见曹晦打算给其父封王,自然是要协助荀彧进行制止。
看到那独眼青年公然反驳荀彧的话语,他更是怒喝一声,想要让这青年退下。
只不过这王服虽说官至偏将军,但却并未沙场征战过,虽是怒喝却也并未威严,加之那独眼青年可非常人,自然不会被呵斥住,如若未闻一般继续大步上前。
见这一个小小的尚书郎目中无人,那偏将军王服当即更是怒火中烧,主动上前迎了上去,看样子似乎打算动粗一般。
只不过这一幕在这朝堂之上发生,曹晦又怎么可能视若无睹。
“偏将军王服朝堂失仪,拖下去杖三十!”
一声令下,那在朝堂之外的将士当即便匆匆入内,根本不待天子如何表示,直接就把这王服拖了下去。
>>>点击查看《三国之曹家孽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