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清山变 > 清山变目录 > 第一卷 第44节请罪(1)(第2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清山变 第一卷 第44节请罪(1)(第2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下,普天同庆,礼部奏请的种种规仪礼制,臣已经上呈皇上。请皇上俯准。”

    “再等一等吧?为了朕一个人,又要凭空耗费国帑民力,朕只怕为后世子孙,留一恶例呢。”

    “皇上这样说,让臣等无地自容。自咸丰元年起,皇上励精图治,为我大清国富民强宵衣旰食,夜不能寐。臣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如今眼见四十万万寿在即,皇上若还是以此而婉拒臣民所愿,恐有伤百姓向主之心啊”

    “若不是阎敬铭正在这里,朕还当这样的话是肃顺说出口的呢”皇帝笑了几声,很是好奇的说道,“阎敬铭,原本朕每一次要办大工,兴大事,你总要和朕说什么珍惜国用,今儿个是怎么了?为朕过寿,舍得花钱了吗?”

    阎敬铭却全无取笑之意,“臣奉旨管部,操度支大权,于正用之外,行之铁面,与臣一心向主,一念为国,并无抵牾。而咸丰二十年来,臣眼见府库充盈,国用日足,若是仍自以锱铢必较之心,为今日之事行以……”

    “行了。朕明白你的意思了。”皇帝说道,“自本年朕寿诞之日起,就有官员随班祝暇时,奏请明年万寿之事,想来廿年辛苦,尽是臣民所共见——倒不是再做坚峻了,嗯?”

    “皇上圣明”

    “但也不可过于铺张,此事,等年后朕再降旨吧。”

    国藩答道。他心中于此事也很是热衷,阎敬铭的态度能够有这样大的转变,也算是他从中劝慰之功。到咸丰十九年,连续第三次普免天下各省钱粮,蠲免的银子超过万万,而朝廷府库中仍然是有着总数超过两万万两的银子,大清再也不是皇帝践祚之初,那份可怜穷酸的模样了。“皇上,臣还有一件事,想请皇上的旨意。”

    “是什么?”

    “臣想在新年封衙之期,和皇上请假,回乡祭祖。”

    自从咸丰十四年内调京用之后,每年过年之期,便成了曾国藩的伤心事——封衙之期为时一月有余,本来是足矣让京中任职的外官回乡过年的,但军机处例外。倒不是皇帝不准,而是身为一国首相,政务极其繁忙,虽然过年的时候,百业俱休,但若都放到年后再办理的话,未免耽误时日,且有手忙脚乱之苦。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军机处过年之期虽然不必当班入值,但在这三十天之内,每人轮流当班一天,办理紧急公务,渐次成为了传统。

    这样的事情皇帝也是知道的,感于臣工不眠不休的办理公务,甚至过年封衙也得不到休息,很觉得敬佩;因此,在过年的几天,不论何人入值,都是有御膳房伺候差事——有时候皇帝兴致来了,还会到军机处直庐中,和臣工晤谈良久。除了处理一些公务之外,君臣共聚,尽以风月清谈为消遣,也成为增进彼此情谊的一个好办法。

    如今眼见许乃钊等三人生病,军机处乏人当值,而曾国藩偏赶在这样的日子要请假回乡?这不是有意捣蛋吗?皇帝心中一阵疑惑,曾国藩好端端的非要在在今年回乡祭祖?转念之间,心中略有所得,“这件事啊,朕想一想再说吧。”

    “臣诚惶诚恐,叩谢皇上。”

    阎敬铭有点听不大懂这君臣两个口中的哑谜,大小眼一起眨动,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却不明白这话中到底有何用意,不过是回乡祭祖,谈得到什么‘诚惶诚恐’吗?

    见过奕和宝鋆,皇帝思索了一会儿,很觉得无趣。曾国藩有意避让这朝廷中越演越烈的风波,这一次过年之期回乡祭祖只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或者就要学文祥等人的样子,以年级衰败为由,乞骸骨还乡了吧?有了这样的认知,更让人心里难过又愤恨他不以为这是自己于曾国藩倚畀极深,为其招来嫉恨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看做是曾国藩不识抬举朕对你还不算好吗?又是封赏,又是提拔,更将爱女下嫁,如今眼见时局波谲云诡,不知道辅弼朕躬,却先要自谋退身之阶了?能扶得起来你,就能打得你下去

    他拿起一张高丽笺纸,提笔在手,正欲草拟一份斥责的上谕,临到笔端,又心中一软,或者,曾国藩并无自己所想的那般要弃主而去?这一次向自己请假,真的只是为了回乡祭祖呢?贸然临以重课,是不是会让天下人寒心?更不必提曾国藩入仕以来,惯称勤勉,日后更是自己的女儿的公公,过于严厉的话,对女儿的面子上也不大好看吧?

    这样一想,更忆及曾国藩的很多好处,颓然掷笔,仰面躺倒。他能够猜想得出来,曾国藩为什么会有这样急流勇退的想法,不外乎这一次随扈东巡,眼见几个皇子成年,倾轧之风渐次形成,怕卷入这样的风暴中——但转念一想,就知道自己猜得未必正确

    曾国藩年纪老迈,去日无多,皇子争储,于他不会有太大的关系,这样做,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曾纪泽、曾纪鸿兄弟两个,一个是补授户部员外郎,一个是在北京大学堂中专心做学问的术数专才,后者不提,前者怕是曾国藩忧心以对,生恐卷进这样一场风暴的吧?

    有了这样的判断,接下去的事情就容易得多了。曾国藩故意提出要在这样的时候回乡,很显然,是在隐晦的点明自己,要降恩于自己的孩子了老
>>>点击查看《清山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