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这个人殷丞最初是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上看到的,让殷丞留下印象的原因是小霸王孙策的死。殷丞很喜欢孙策这个人,而孙策的死因又和于吉多少有点关系,就因为这个,殷丞还仔细地查找过于吉的资料。不过这些资料的描写没能给殷丞一个明确的概念,于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和于吉有关的记载都很虚幻,感觉像是神话小说,让殷丞这个无神论者难以苟同。
一开始殷丞只是由于孙策的原因对于吉有一点点好奇,在查过他的资料之后,反而引起了殷丞很大的兴趣。根据所有资料的总和,殷丞给于吉这个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于吉是和张角一样有潜质称为野心家的人。
于吉的所作所为确实和张角极其相似,同样是行医施药,同样是布惠于民,区别在于张角提出了明确的口号并进行了起义,而于吉却没这么做。是他不想这么做吗?后世也曾有很多人争论这个问题,但是总也没个最终的结论,那是因为没有发生的就是没有发生,一切都只是假设。
殷丞也对于吉这个人进行过猜测,他认为于吉不是不想效法张角,只是机会还不成熟,没有实际的行动而已。从这个角度出发,殷丞判断孙策的死和于吉一点关系都没有,孙策是由于毒发而身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孙策受过箭伤,箭上的剧毒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虽然有不少记载说孙策的箭伤其实快痊愈了,可殷丞觉得事实应该不是这样的。箭伤是否严重,孙策自己十分清楚,可那时他的大业初定,如果他有什么意外,很可能会出现混乱,故此孙策有意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孙策上城头巡视应该正是他病入膏肓回光返照的时候,而于吉很不幸地在这个时候让孙策遇上了。孙策是很有能力、很有主见的一个人,他清楚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开始默默盘算着怎么才能让孙权顺利地接过他手中的权力,当他看到已经的时候,立刻就意识到于吉会是个大麻烦。
黄巾军造成的动荡还没能消散,如果于吉也在江东搞这么一出,这结果会是什么样孙策心里太清楚了。如果他孙策健健康康地活着,于吉还真没放在他的眼里,孙策也许反而不会这么轻易去杀了他。可他孙策命不久亦,当孙策政权向孙权政权过渡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于吉这样拥有民众支持的人出来捣乱。于吉在民间的口碑实在太好了,孙权能斗得过他吗?即便孙权能解决于吉,可这样做也会让他失去很多民心,老百姓是不会管你们争权夺利的,他只知道于吉是好人,那杀好人的肯定就是坏人啦。
为了江东政权的稳定,于吉这个人是必需杀的,杀于吉肯定会有不良反应,与其让孙权来承担这个恶名,还不如我孙策来承担,反正人死百了,我孙策死后难道还怕别人骂不成吗?这就是孙策当时的想法,也是他不顾众人劝阻,坚决要杀于吉的原因。
殷丞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只是对于吉究竟是不是有野心还不敢完全确定。以孙策当时的情形来看,就算于吉没有野心,他也会先杀了再说,杀了可以心安,何况就杀这么一个人,有什么关系。
虽然不敢肯定于吉是否有野心,但殷丞觉得他有野心的可能性更大。同样是医治病患,经常在江东地区活动的可不止于吉一个,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华佗。可为什么别人称华佗为神医,称于吉却是神仙,神医和神仙之间的区别那就太大了。如果于吉和华佗一样,只是想替老百姓做点好事,在老百姓称自己为神仙的时候为什么不否认,是不是神仙他于吉自己还不知道嘛。既然不去否认,殷丞认为于吉就存有混淆视听的动机。就是这个动机,让很多有心人察觉了他的野心,孙策应该也是从这个方面做出的判断吧。
利用神鬼之说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就是神棍的基本表现,而殷丞说于吉是三国最衰的神棍当然就一点没错了。三国有三大著名神棍,张角、左慈、于吉。张神棍虽然下场很惨,可他毕竟曾经带领百万黄巾叱诧风云,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左神棍是混得最潇洒的,调戏曹操调戏得比调戏妇女还溜,堪称神棍界的楷模。反观他于神棍,辛辛苦苦地安排布置,眼看着开花结果,就在果实成熟马上就能采摘的时候,却遇上只剩下一口气的孙策,最终连自己老命都没保住,甚至尸体都没能留下。
关于于吉的尸体,传说是于吉被杀后兵解了,之后就是于吉的元神来找孙策索命,并让孙策付出了代价。不过殷丞对此又有另外的推测,兵解这种事是靠不住的,元神索命更是荒谬,会有这样的传说,应该都是孙策或者说周瑜布的局。孙策把于吉的尸体秘密销毁,等孙策毒发身亡之后,再让人传出是于吉索命所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民间对他们孙家的愤怒,以便孙权能更顺利地接过孙策的权力。能布这样一个局的人让殷丞十分佩服,此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为之,殷丞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周瑜的痕迹,周瑜也是殷丞十分喜欢的人之一。
以前殷丞曾经把自己的这种假设在网上发过贴,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同,但这也只是茶余饭后一个闲聊的话题而已。可现在就不同了,于吉就在前面不远,他到底是个什
>>>点击查看《三国奇迹之轮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