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奇迹之轮回 > 三国奇迹之轮回目录 >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棉花引发的血案(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奇迹之轮回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棉花引发的血案(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出了这个出人意料的办法。上贡朝廷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无论是少帝还是献帝,他二人都只是傀儡,政令的执行必需通过刘备和曹操才有可能完成。刘备、曹操都是人精,常言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殷丞上贡的东西他们能不防着吗?只要他们心有疑虑,棉花就不可能在他们的治下广泛种植,也就变相地替殷丞保守住了秘密,效果肯定比在山谷中种棉花要好许多。

    殷丞囧了,看来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实在不咋地。为了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殷丞不得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众人袒露,而且一次次重申自己只是想替那些老百姓谋些福利。尽管众人难以接受殷丞的解释,甚至觉得有些欲盖弥彰的嫌疑,可既然自己的主公想做一些‘大仁大义’的事,作为下属也不好反对,不是吗!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殷丞的想法,有一个人就极力赞同殷丞的作法,殷丞实在没料到满脑子坏点子的贾诩居然会是自己唯一的知音,甚至还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实施方案。陈宫等人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殷丞把棉花上贡给朝廷,还真有可能被刘备和曹操给扣压下来,而贾诩的办法恰恰相反,他建议殷丞由下往上进行推广。

    贾诩的方法是这样的,他建议由王绛、孟庄、鲁肃等人的家族出面,在中原、河北各地成立大量的棉布商行。在销售棉布的同时,和当地士族进行接触,以棉花种植技术作为交换,让各家士族在他们的土地上种植棉花后再卖给商行,而商行则负责纺纱和织布。这样既可以降低商行的成本,又可以很快将棉花推广开来,相信各家士族也是很乐于接受这种方式的。

    殷丞向来很佩服贾诩的头脑,既然是他提出的办法,自然没有驳回的理由。在安排好各种细节之后,殷丞就开始YY自己以‘万家生佛’的崭新面貌,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各大城市中都会出现自己的‘生祠’,家家户户的厅堂里,都供着他殷丞的塑像。

    美啊!美得冒泡!不过是肥皂泡!!!计划实行了两年不到,殷丞的大名果然就家喻户晓,在中原、河北百姓的心目中,殷丞就是――魔鬼!一个青面獠牙、来自深渊地底的食人恶魔,其姓名拥有吓阻小儿夜啼的功效。

    怎么会这样???哪里出错了???

    不是殷丞的错,只是他低估了人性的贪婪。他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尽管那些士族一开始很小心,得到了棉花种植技术后,大多人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然而当少数人在种植棉花喜获丰收之后,各大士族纷纷放下矜持,中原、河北等地的棉花事业发展得欣欣向荣。

    棉花种植对气温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它的种植期与麦、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是有冲突的,当那些士族捧着洁白的棉花哈哈大笑时,显然已经忘记了棉花是不能吃的。棉花大量种植的后果是,当年的粮食作物产量只有往年的三成。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老百姓家里是不会有大量存粮的,当人们意识到即将无粮过冬时,粮食的价格已经长上了翅膀。

    死亡,不可避免。暴乱,随之而来。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曹操和袁绍花了好几个月才勉强控制住局面,然而已经元气大伤了。

    相比之下,刘备的运气那就更差了。临近年关,北方草原连降数场罕见暴雪,牛羊冻毙无数。正常情况下,北地的游牧民族是不敢动刘备念头的,可现在刘备的冀州、并州盗匪横行,自顾不暇。为了自己的生存,羌部各族纷纷纵马南下,在刘备属地劫掠烧杀。关羽、张飞、张辽三大猛男率部血战半年,才将羌人逐回北方。据传,这段日子里,刘备家吃的豆饼上都印着殷丞的名字。

    动乱时期,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在刘备、曹操的刻意诋毁下,殷丞很自然就和恶魔等同起来。与此相反,殷丞的下属却都以为这是他蓄意而为,是一种削弱敌人的手段。一时间,各种赞誉纷至沓来,像什么‘高瞻远瞩’啦、‘神机妙算’啦、‘不战而屈人之兵’啦,不一而足。

    面对这种赞扬,殷丞只能保持沉默,却在心里不停哀号――我~冤~呐~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点击查看《三国奇迹之轮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