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畅看到这一安静的景象,不禁诗兴大作,当场赋诗一首。
闲到方山千百看
纷争侵扰罢休烦
灵魂修炼儒林禅
安获无忧影作幡
此时,几声笑声,有一人吟道:“病后智之上,一日不见春。今日一扁舟,一语解寸土。”
罗玉畅开始没有认真听,但随后,想了想这就火大了,“病后智之上”这就是个“痴”字,“一日不见春”就是个呆字,而“今日一扁舟”则是念,最后“一语解寸土”就是诗字了。合起来就是痴呆念诗,这家伙分明是在取消自己!
罗玉畅咬牙切齿随后回敬道:“携手上可下(打),下称雄心在(你)。”
“尤高天上,打断念头。”(无心)那人立即拱了拱手,道,“兄长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小弟只是无心的笑谈,切忌记挂心上啊!”
罗玉畅在影子若影若现中,没有看清楚那人的全貌,他定了定神才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从暗处行出,罗玉畅这才看清。
只见此人,他身穿一件靓蓝色交织绫锦袍,腰间绑着一根鸦青色宝相花纹金缕带,一头长若流水的发丝,有着一双严峻的眸子,身形健壮,当真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那人十分年轻,最多十八九岁的模样,他姿势十分儒雅,行礼道:“在下杨起元。”
这杨起元,是杨传芳之子,就是后来和叶梦熊、李学一并称的惠州明朝三尚书之一、又被誉为盛世文宗。
罗玉畅见杨起元如此有礼貌,也回了回礼道:“在下罗玉畅,足下夜来此处,未知所为何事?”
杨起元哈哈一笑,将手随意一摆,整个人转了一圈道:“此地乃儒林,我乃读书之人,当然是可以来这里安静读书啦。”
虽然杨起元此话没有任何刺激的言语,但是罗玉畅的怒气未消:“但是,你方才的言语已经触及到我的底线了。”
“其实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儒林一直都是小的在此修行,而大哥你今日闯了进来,无形中就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杨起元解释道。
“那么,汝欲何为?”罗玉畅问道。
“我们不妨来个文斗,你看何如?”杨起元建议道。
“可以。”
“兄台说是孔门弟子,可曾知道孔子的姓氏!”
“姓孔!”罗玉畅差些把话说了出来,他开始回忆,不对呀,此时,罗玉畅突然想起了在仙界树刚看过的那本书,里面讲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其实是姓“子”,名“嘉”,字“孔父”而那个时代一般将字提到名之前,于是,孔氏家族开始以“孔”为氏,即以祖先的字为氏。故此,孔子又被称之为孔丘。
想到这里罗玉畅这才道出:“孔子,子姓。”
“何谓三通?”
“想考我啊!一般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政书合称‘三通’。”说完,罗玉畅想,没理由光你一个人问我这般吃亏吧,于是他也来问问杨起元,于是道,“未知足下可否知道三藏?”
杨起元点点笑道:“所谓三藏,就是佛书的分法,藏,本意为筐箧等容纳物件的用具,引申为‘摄’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三藏指佛经中的经、律、论三个部分。经藏是佛亲口宣说阿难复述的佛法,也就是佛本人的言教;律藏是佛制定的戒律,即律是佛针对僧团集体因时因地所作的纪律规定;论藏是僧人或菩萨对佛法的论述,就是对经、律中要点进行的阐释解说。故此,“三藏”,就是佛典总称。”
罗玉畅也笑了,他感觉在宴会上的郁闷一下一扫而光,于是念道:
“才过重阳后,人心已为残。
近霜须苦惜,带蝶更宜看。
色减频经雨,香销恐渐寒。
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杨起元想了想,“兄台应该念的是唐代顾非熊的《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好,再来!”罗玉畅又念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杨起元此时完全没有想就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罗玉畅见杨起元答得如此畅快,当即把手一扬,道:“足下请出题。”
杨起元就念道: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罗玉畅旋即说道:“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莲塘泛彩舟,棹歌惊睡鸳,游女带香,竞折团荷,笑遮晚照而犹不忘
>>>点击查看《东江奇侠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