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嘛?”面对眼前的这情景,不由得让罗玉畅十分不满,“方才明明就快看到七位西子的生平,突然间这道士就让我们来到了横沥!”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吧?”小牡丹道。
“横沥,我喜欢哦!”李飞扬笑道。
在李飞扬的回忆里,小时候只要外婆卖菜赚了钱,就会带他到桥东吃汤粉,相传横沥汤粉很著名,因此有些人在横沥学成归来,就会到城里开启汤粉店,就这样,惠州城内开了许许多多的汤粉店。
这些店其实大都也很简单,一锅汤、几张凳子,这样就让郡民满足一个早上了。
王囘笑道:“哈哈,飞扬以前最喜欢吃横沥汤粉了,好吧,我其实也想知道这制作工艺和秘诀,难得来到横沥,也不至在那点耽搁吧?”
阿当也觉得有理,说道:“一路都这么紧张过来,好吧。”
“下船咯!”李飞扬开心地欢呼大叫,完全忘记了自己其实是晕船的。
偌大个横沥圩,要找到最正宗的一家,还真的不太容易。幸得王囘在合江楼做了有一段时日,平时进购食材的时候,也听过有食客说过大概的位置。
事实上,船刚一靠岸,已经有浓浓的香味飘出。李飞扬和罗玉畅早已一马当先奔出,朝着香味浓郁的地方奔去。
左弯右拐,问人指路,终于他们找到了乡亲们传说中的横沥最著名的汤粉店——梅姐汤粉店。上面也没有个醒目的牌子,正所谓,真正好吃的,往往匿藏在深巷中,甚至连个牌子都没有。
店面也不大,一个摊档,六张桌子,若不是地胆指路,恐怕还真的要找上一段时间呢。
“哇!老板娘,你的汤粉好香哦!”罗玉畅口水都要留下来,他紧紧地盯着上面一碗,刚做出来的汤粉,“要这碗汤粉,我能吃上五十碗!”
那大姐哈哈大笑,“你吃那么多啊,看来我要回家备材料咯!”
李飞扬也上前道:“这汤粉确实香,我肚子都饿了,你家住哪一头啊,我想天天去你家吃算了!”
刚弄完一碗的那大姐一抬头,见是两个少年,笑道:“其实,我不是横沥人,是对面岸的仍头人。”
“什么?你是仍头的?”罗玉畅问道,“我该怎么称呼你?”
“哈哈,叫我梅姐吧。”言语间,相当淳朴。
这时,小牡丹等人也来到。
梅姐就招呼他们坐下,由于他们人多,就坐了两桌。
李飞扬、小牡丹和王囘坐一桌,罗玉畅、阿当和麦峰坐一桌。
不一会儿,六大碗横沥汤粉就做好了,有炸猪皮、大大个肉丸、还有卤肠、茶叶蛋,上面还撒有葱花,以及淡淡的胡椒粉的味道。
“哇,梅姐。你太客气了吧?这么多配料呢!”罗玉畅惊讶道。
梅姐道:“我也是样样放一点,看你们都这么年轻,要吃多点哦!”
“一定一定。”李飞扬拿起筷子道,“小牡丹,你觉得这味道如何啊?”
小牡丹用汤勺尝了一口汤,“香浓、汤甜,吃后又有回甘。”
王囘也尝了一口,他仔细回味,“是桂皮?!貌似还有其他东西。”
梅姐一听,眼前一亮,称赞:“哈哈,你是行家呀!”
罗玉畅自豪地说:“当然咯,咱二牛哥是厨子来的呀!”
罗玉畅开了头,于是王囘就顺着上,他对着梅姐道:“要不梅姐教教我,可以吗?”
没想到,梅姐想都没想就答应,“见跟你这么有缘,那我就教你吧,小伙子。”
“这汤底由左刀鱼末、老姜和虾皮,本地土猪的骨头慢火熬制,当然咯,我加了其他调味料。”虽然开始煮了,然而梅姐没有再继续,而是将捞子递给王囘,“交给你了,大厨子给我做呢,我岂不是班门弄斧,我等着吃呢!”
王囘谦逊道:“梅姐太抬举了,希望不要给我糟蹋掉啊!”
王囘备好的材料后,放入大锅里放八成水,先用大火煮开,再用慢火熬制两个时辰。
王囘抓取了那些洁白的汤粉,他惊讶地发现,这些粉都很细滑且透明,而且每一条粉都是长宽一样,不得不佩服这个梅姐的刀工了得,他用水烫过后,加入青菜、葱花,以及汤底,铺上牛腩、猪脚。一会儿,王囘版的横沥汤粉也做好了。
王囘叹道:“你是仍头人,这汤粉,又为何会叫横沥汤粉呢?岂不是很亏?”
梅姐就解释:“横沥是东江岸边的繁华商埠之一,商贸自然也就十分发达,在每逢农历二、五、八日,附近镇圩的人皆来横沥这边赶集,人流、物流很畅旺。人口流动大了,生意就好做咯,我们这些住在和横沥相隔不远的仍图人见这里繁荣,把那边的汤粉生意也带过来,逐渐演变融合后成就了今天横沥汤粉的美名。”梅姐神秘一笑,“可以说,我们虽然源于仍头,但是成名于横沥嘛!在横沥当地,吃汤粉不仅仅是早餐,还是一种日常饮食。那些去打工的、赶集的路人,都吃上一碗,既填饱了肚子营养也
>>>点击查看《东江奇侠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