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碇冈
傅烈
洪水未必能流山,别岛安得居人间。
扶桑夜半光吐焰,铜龙白昼飞尘寰。
初闻其事惊且异,传言岂或流千蛮。
试将图牒为考订,山中记载皆班班。
扶藜喜作山中行,胜处不复愁天悭。
楼台自是人隔绝,峰岫直与天回环。
凭虚搜冥一眺望,日观朱明两山向。
乃知云浮山更浮,二山总在三山上。
从来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
我疑灵窦皆国宝,不待山人留心匠。
丹崖佛迹直末耳,天巩名山世基仗。
干戈昔为闻马嵬,有坛百尺那能开。
坐中一笑失道士,国势随灭如烟埃。
清庙祀典岁岁举,庆基福地源源来。
愿将此山比南山,歌诗直纪山之隈。
与众位姐妹出去闲逛回来,众姐妹因为整夜没睡,都很困了,而小牡丹看到李飞扬,一个人无聊地坐在门槛上,双手托腮,于是上前提议:“不如,咱们出去走走吧。”
李飞扬一抬头,发现回来小牡丹,心中喜悦油然而生,“好啊!不过,你不累吗?”
小牡丹摇了摇头,道:“不知道为何,今天就是很精神似的。”
众人出了门,走到博罗的大街小巷上。
老城街巷纵横交错,巷名也是五花八门。每一条巷道,都是宁静、神秘而又古朴,看一砖一瓦,望一窗一廊,品古色古香。
大门处的巷子,正是“三街六十四巷”之一的铁炉巷。这条小巷据说在博罗人心中有无法取代的位置。
穿过铁炉巷,行数十步,有一条两米见宽的青石路,蜿蜒如蛇,中途有两条曲道,曲道稍窄,多为红砖铺嵌。
李飞扬和小牡丹一同上葫芦岭,葫芦岭又名浮碇冈,因为古代的榕城人擅长打捞东江的贝壳、螺蚬,作为果腹之食,吃完的贝壳丢弃一处,长年累月,以致堆砌成岭。
从下拾级而上,毕竟这山岭并不高,不到片刻便可上葫芦的前顶。
接近山顶,在第二曲道的路口,原嵌有一块大石,石面上用草书镌刻着“虫二”两字,字虽然不知何人所题,但看字为行草,笔迹遒劲有力。
行到此处,看此二字,小牡丹感慨不禁叹道:“风月本无边,年华终有限。”(所谓“虫二”即为“風月”去边,寓意风月无边。)
李飞扬牵着小牡丹的手:“不要忘记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管走了多远,都要珍惜曾经一起度过的岁月。”
小牡丹听了李飞扬的这句话,心中隐约有些感动,她四周张望,一股暖意上心头。
想到此处,她看向李飞扬,李飞扬的脸庞原本稚嫩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神情。或许,乞巧就真的要实现了,她的如意郎君就在面前,或许这个真的是可以付托终生的男人。
眼前的他仿佛就是有着那么一种令人无法复制和超越的魔力,让人相信他能够做到一般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怎么了?小牡丹。”发现了小牡丹的神情不对,于是李飞扬问道。
思绪恢复,小牡丹注视着周围时,发觉已经不太认得路了:“咦?我们这里是何地?”原来二人只顾讲话,却完全忽略了,自身已经迷路。
“这里就是葫芦岭啊!”
这时,突然有一把声音说道。
两人望去,原来是一个坐着乘凉的老公公,他悠闲的摇着一把蒲扇,笑嘻嘻地望着二人。
“葫芦岭?不是叫浮碇冈吗?”李飞扬好奇的问道。
那老公公笑着道:“这就要从一个故事说起了。”一说到听故事,李飞扬就来劲了,他对着小牡丹说:“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听榕树下的老伯伯说东江客的故事了。”
老公公没想到李飞扬居然也喜欢听,于是就说道,“哦,那就要认真听咯。”说着,就开始讲他小时候就听说的故事:
相传,古时榕城,也就博罗城,平地一块,并无山丘,三面环山,南临东江。
而东江桀骜不驯,江水暴涨,一有决堤博罗城即成泽国。人们扶老携幼,慌不择路四处避难,流离失所。百姓挣扎,苦不堪言。
来不及逃生的人们霎时被卷进洪峰,在水中拼命挣扎。浪涛声、悲嚎声、呼救声,声声震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鱼腹,被洪水吞没。
恰八仙之一铁拐李从南海赴宴归来,闻百姓呼救,掷下葫芦,落在浮碇冈之上,所以浮碇冈又叫葫芦岭。这就是铁拐李“遗壶救民化葫芦”的传说。
葫芦落于江中,连吐九颗光珠,化为一座小山和九块高地,百姓得救。尔后,此处雨水充沛,野果遍岭,榕城及周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地名是:罗阳书院、下黄屋巷、造极楼、新街、城隍庙、曾屋祠堂、高街巷、黄皮园、长寿观。人们见有了高地,便划着竹排,抱着门板,逃到高地上。从此以后,葫
>>>点击查看《东江奇侠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