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死。却只能苟且偷生,在这里借酒浇愁、聊以自慰。可悲可笑!”
一段沉默后,王导心情舒缓一些,随手从桌上的茶碟中拾起两粒花生,正要向口中投去,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却又使劲把到了嘴边的花生狠狠向船舷上掷去,大嚷道:“宁死他乡墓,不做亡国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不能再这样坐等下去了!”毕亮一脸狐疑的望着王导,不解道:“兄台的意思是?请快快道来,我也不想这样苟且下去了。”王导凝重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毕亮,语重心长的说:“要做就做大事,砍头不过碗大的疤。为兄心中早有一念,只怕不成功便成仁,再害了兄弟全家性命。”毕亮狠狠地捶了一下面前的方桌,碟中的花生都散落开来,口中怒道:“兄台这是什么意思?毕亮是怕死的人么?与其这样偷偷摸摸的活着,不如做一番大事,死也足以。兄台是要自己组织乞活军起义么,和那帮胡狗拼个死活?”王导笑着摇摇头,“那是一界莽夫之行,不是为兄所虑之道。”毕亮有些不高兴,追问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快说来听听。”王导锊了锊胡须,朗声道:“北方早已成为胡骑纵横的不毛之地,我们为何不把眼光放到江南?自古江南就乃富庶之地,纺织耕作、渔林盐铁,足以保住晋室骨血。且民风淳朴,无主之地,一心向化。琅琊王(司马睿)忠孝贤明,神器庶出枝叶,足以为帝室之胄。我们何不移祚江南沃土,奉琅琊王为尊,再创新晋?不仅保住汉人势力,尚能潜移默化、培植力量,以图东山再起,他日杀回两京,岂不快哉!”言毕,满面红光。
一番话听的毕亮目瞪口呆,惊叹道:“王兄,你这可比组织起义军更要惊天动地啊,你这是要再建一个新的晋王朝,造神器、据九鼎啊。要是平常,可能会觉得有些大逆不道,可是乱世如斯,倒不失为一个保住晋室骨血的好办法。我支持你!”可转念一想,又接着问道:“兄台,你怎能确定琅琊王就一定会顺着我们的意思去当皇帝?而且江南苗蛮、溪人众多,不服风化;就是那当地的世家大族,传说中的顾、陆、朱、张、周,也不是容易驯服的主儿。昔孙氏东吴势力,盘根错节、自成体系,本来就对司马晋廷颇有二心,岂能鼎力相助于我?”
听罢,王导神秘的一笑,捻须道:“为兄此事思忖已久,琅琊王那边的铺垫我早已做好。我主内参,主要负责政治筹划和人力动员;我堂兄王敦(字处中,东晋初年最有影响人物之一)主外,主要负责军队的集结和东渡的保障。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行事。”毕亮听的云山雾罩,不禁佩服眼前的这位看似儒雅、实则野心极大的“好兄弟”,但还是有些不快道:“茂宏兄既然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何来此处与毕亮消遣?”王导见毕亮颇有些不高兴,赶紧圆场道:“兄弟莫怪,并非为兄有意隐瞒,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如果最终未能成行,岂不贻笑大方?况且,为兄还有一事相求,此事不凿实,晋室移祚乃一纸空谈。”
毕亮又来了精神,想不到如此本事之人还有事相求于他,可见自己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忙应道:“为兄快快道来,毕亮敢不尽微薄之力。”王导略有些惆怅道:“民乃国之根本,鱼水相依,国之长存。你也知道,琅琊郡偏安晋廷一隅,相邻海滨,民为之富庶。此次帝室之乱、胡骑暴横,覆巢之下且有安卵一枚——是为琅琊郡。目前,八王之乱、五部之孽尚未涂炭至此,百姓自然肃清如初、安居乐业,沧海桑田、祖冢根基于此,却无半点渡江之心。百姓寸步不行,我等官宦世家偏安于彼,意义何在?只有百姓蠢蠢欲动,与我们一同移祚建业,才能作为我们执政和生存的根基,尚可同化异族。此事让我一筹莫展,苦不堪言。贵族乃东汉巨儒毕轨之后,枝叶繁茂、遍及琅琊四里,持重乡里、众望所归,岂我之王氏一脉可堪比拟?还望毕亮兄弟帮我筹划此事,荡服民心。”言毕,仰头一口饮尽杯中之酒,却又垂头丧气起来。毕亮明白了王导今天邀他舟中饮酒目的,是要利用毕氏能量助他东渡一臂之力,想办法迫使琅琊郡百姓一同随往。一同饮尽杯中酒后,毕亮凑上前来,在王导耳边语道:“兄台,此事说来也不难。靠我们毕家人四处游说劝说,十人之中有四人同行,尚且困难;弟有一计,可使百姓不得不一同随行前往。”王导先是以为毕亮婉言相拒,但是一听只要能让琅琊郡百姓一同东渡,是他想要的目的,便虚下心来问道:“洗耳恭听。”
毕亮正了正身子,阔言道:“老百姓根基于此,只因衣食住行皆有保障、生计来源不曾发愁而致。如果破坏了这个稳定的前提,让百姓负担增大、入不敷出,必然动摇其厮守之心,再配合宣传东渡后、江南之富庶形貌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怎能不欣然前往?你可利用琅琊王司马睿发号施令,以国家大难当即、政府需要征集兵饷为名,改税赋二十税一为五税一,丁户庸调大幅提高,增收衣、宅、私塾、漕运、度支类苛税;同时山林渔牧盐铁全部从百姓处收回、暂时收归少府所有。这样下来,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当,都会受到影响而生计成忧。同时,收归所有药材种植、买卖流转归琅琊郡宗室,民间疾患医疗都受到控制,我们就真正可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细节。这些手段
>>>点击查看《匈奴之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