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们现在回吧,呃,不对,现在还不能回!一会儿跟着我去到大队部里去。给你们发粮食,三个月到秋收的时候,给你们发30斤粮食。
粮食虽然不多,可是你们凑合着吃,没办法上级领导给我们安排的任务,我们有多大能力,尽多大心。
你们要是实在不够,就上山去割点儿野菜什么的填补填补,村里人都是这么凑合的。咱们后面这山叫老爷岭。
平常人们用的柴火,喂猪的猪草,人们吃的野菜干货,蘑菇什么都是从这山上来的。
这个大家都去,没人拿这个说嘴。”
王大壮算是一个厚道人,把这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
“对了,估摸着你们来了,可能有需要买的东西,不过咱们生产队这里没有服务社,服务社离着咱们这里有20里路,你们要是去买,就沿着进村的那条路一直走。
服务社就在路边,要是想要点儿席子什么的,就到村里来,咱们村儿里你们的这些婶子个个都是能手。
编席子箩筐,那都是一把手。
要是想要点儿桌椅板凳什么的,咱们村儿有王木匠,他家就是村口头一家。
谁家需要什么东西都是找他,一般木料都是从山上砍下来的。
你们掏点儿钱。
王木匠这些钱都是要交村里的,算是集体的,所以不算违法。好了,基本上也就这些。
其他的有什么困难,你们直接来找我,或者是找你王婶子他们也行。”
冯慧珍他们连连点头。
跟着王大壮直接去了大队部,顺带着在村子里绕了一圈,也算是认路。
王木匠的家,还有队长的家。
王队长给他们称了粮食,让他们在粮本儿上签了名字,按了手印儿。
一个人三十斤黑面。
黑面又叫高粱面,可不是黑色的面粉。
王队长给他们称面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想了一想给冯慧珍称了30斤玉米面。
队里其实剩下的只有高梁面,毕竟队里的村民也刚过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都借粮借了不少,能剩下玉米面可不多。
给冯慧珍这30斤玉米面也是为了让知青们看看。
好好干活,认真履行生产队里的这些规矩,那么就会得到善待和好处。
当然更是为了在知青里面竖起一面大旗,有这个表率作用,其他知青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别看王大壮是个粗人,可是心还挺细的。
做事的时候挺有理有据,还讲究点儿策略。
冯慧珍拿着这一袋子玉米面,心里也有数,王队长对她另眼相看恐怕也有缘故。
不过到底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这位王队长看着还真是个老狐狸,别看年纪不大,心眼儿倒是不少。
不过冯慧珍能说什么好在今天运气好,那些知青都不乐意起身,这样只有他们四个人小范围内知道这玉米面的事情。
刘雪梅,张秀云和李小雨三个人还算是嘴上有点把门的。
只要他们不说,想必其他人也不知道,不过冯慧珍不能肯定。
就王队长这番做法,恐怕不会轻易地把这件事捂起来。
说不准还得到处说一说。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填。
玉米面那是王队长自己乐意给的。
冯慧珍凭啥不乐意拿?
冯慧珍觉得她被王队长拱出去当那个出头鸟,迟早得被别人当成目标来打击。
既然她为王队队长担了这么大的风险。
要点好处不过分。
于是直接问王队长要了一大摞报纸回去。
他们那窗子上面根本没纸。
这年月可没有玻璃,说有玻璃那是城里人才有的待遇。
这种农场的地方想也知道能有什么,一路上村子里看看谁家能有玻璃呀?
昨天晚上没少挨蚊子咬。
四个人签了字画了押,领着粮食往回走。
路上三个人,都变了脸。
一个个蔫头耷脑。
为啥?
30斤粮食那可要吃三个多月。
算一个月30天,一天连半斤粮食都不够,这怎么能吃饱?
听说这三个月可是地里活儿最重的时候,甚至还要赶上秋收。
这不得饿死啊。
四个人回到知青点儿,这才听到其他屋里起床的动静。
四个人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苦笑着摇摇头。
看王队长今天那个架势,恐怕会狠狠地收拾他们,但是不知道会怎么收拾。
粮食搁在屋里,四个人坐在炕上,屋子里又没有板凳,因为没有桌子,其他东西更没有。
人一进屋就得上炕,否则的话,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粮食拿进来也得放在炕跟前儿的灶台上,多亏这是夏天,土灶不用生
>>>点击查看《重生七零,我靠亿万物资虐渣打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