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军事小说 > 三国创世录 > 三国创世录目录 > 作品相关 第五十七章甲:取字时间和意义假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创世录 作品相关 第五十七章甲:取字时间和意义假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一切源于大家的质疑,兹以作为答复。

    关于三国时期人何时取字,质疑我的朋友中有两人分别提出了“十五岁”和“二十岁”取字的说法。对于这两个数字,我只提出一个佐证。在《后汉书.黄宪传》当中这样写:“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闳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闳曰:‘见吾叔度邪?’……”可见黄宪十四岁就有字(叔度)了,所以十五岁和二十岁的说法都是想当然罢了。

    我说是想当然,也因为我在相关的搜索里找不到何时取字的资料。我想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专题讨论并去查阅史料才可能有个结论,但那样的话我就不用写小说了。在我看来,小说所述的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大体合理而已,不必是“史实”性的材料。

    后汉称谓当中,按照史料习惯,有以下规律:

    其一,有名和字的区别。

    其二,自称时以名为主,除非是很正规的场合,比如那个什么“燕人张翼德”的。

    其三,当面称呼别人或对较亲近的第三人称呼时称字不称名。

    其四,亲人长者称呼孩子以名为主。

    这让我想起自己老家的旧风俗:先有名,实际上是乳名,等到上学的时候才会起“名”,这时的名实际有古人“字”意义,但这时的名字是按照祖谱的“字辈”取的。如果是单姓的起三个字的名,加上“字辈”一个字,自由度只有一个了。等到现在演变到出生便要上户口,于是干脆就其了名字,将那个自由度的字作为乳名。所起的名字,家里父母实际很少连名带姓叫全的,都是称乳名。

    而在何时起“大名”——字上,我老家的习俗是要不就是上学时,要不就是等到成婚时。上学的时候一般是先生按照其姓氏族谱传下来的排辈代为立字,而成婚的时候则是族里通议,按照族内的家谱并不要和附近人重复来立字。

    依据这些,我对三国时人起名提出以下的假说:

    首先,每个人出生便会被冠上一个“名”,这个名会伴其一生,自称或者长者称呼。

    其次,启蒙的时候便会起“字”,属于学名范围,字的社会性要强于名。因为字既可以定义在家庭内或在家族内的排行(如伯、孟、仲、叔、季等),主要是可以给他人一个可以正式称呼自己的方式——名是亲近群体所称呼的。

    再次,在和名的关系上,字实际上会对名的意思进行加强或者修饰或者衍生。如关羽的名“羽”和“云长”便属于衍生关系,属于有意象境界。张飞,字“翼德”也属于衍生加修饰。诸葛亮,字“孔明”属于加强意义。

    最后,起字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排除生来就取字。取字这种行为,大多代表的是受教育。而有些家族是书香门第,不乏生下来便将孩子的名和字都起好的。如近代,一些诗书传家的户族的孩子字和名几乎是同时起的。

    人的名字代表了一种社会性。在王莽时期,由于王莽的儿子有一个起了逆心,因此王莽诏书里称呼他就用姓氏加字来称呼(估计也就是显示生分、划清界线的意思),所以到了东汉,用姓氏加字来称呼别人便是一种忌讳。而自己连姓氏带字呼出来则是自古以来“扬名立万”的称呼法,所以会有“燕人张翼德”的亮出字号的传世经典语句。

    以下分别细论之。

    姓:姓氏,古人的姓氏来源有的来源于部族,如古夏氏;有的来源于官职,如司马、司徒、司空之类。有的来源于封地。夏族在后期是以父姓为主。在三国时期,有些异族还以有名的部落大人的名为姓氏。

    名:生来的代号。如赵云的云,司马懿的懿,都是一个字,和姓氏匹配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名。

    字:如果说的大一点,字代表的是开化状态,表示受过教育(表示而已,识字与否是另一回事),一般是两个字。如上所述,这个字可以有更多的意义在其中。在三国时,凡人未必均有字。当然有人问为何不生来就取字,一次把这个问题解决利落了?我怀疑那个时候的小孩,成活率都比较低,第一次起名嫌太珍重,小孩子不受用。渐渐的,起字宛若一种时尚,便人人都求有字为荣。说起来,在流行方面,大多都是从上一个阶级渐渐向平民走。如果是写进礼制中的,平民如果要用,就是“逾制”,是要遭到贬斥甚至杀头的。但是起字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写到礼制里去,于是立字也是一种流行的结果。

    小字:也就是现在的昵称,如陈圆圆小字罗绮。小字这种东西,基本上来源于小时候某种表现或者其它什么。若非如此,则是由于身处烟花中。小字常见于明清时的倡门。曹操小字阿瞒,瞒字有三种意思:一是说欺瞒、瞒哄,这种事情都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一是色迷迷的样子;一是闭目的样子。看曹操的作为,看来还是前两种的意思多些。说起来,如果一本书叫的名字带了曹阿瞒,恐怕只能算是小传了。

    变迁: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名,就有一个字的,
>>>点击查看《三国创世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