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8月份露面时,这艘航母已经被喷上了一层新漆——即中国海军标雄的灰白色涂装。
从4000万的废旧钢铁到无数赌徒梦中的海上乐园,再到中国海军第一艘训练航空母舰—“镇冰”号。“瓦良格”号的命运在短短的数年间经历了颠覆性的变化。但当全世界都在唏嘘中国海军“借尸还魂”的时候,又有谁知道为了让这艘完工度接近“70%”的航母再次驰骋在海疆之上,数以万计的中国军工精英所付出的心血。
离开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港口时的“瓦良格”号不仅飞行甲板、舰桥等船体部分均未完全成形,更它缺乏电路、雷达、天线等舰装电子设备。甚至连最主要的航行动力装置都还没有安装。虽然在购买这艘锈迹斑斑的巨舰的同时,中国军方也获得了“瓦良格”号当年的全部设计图纸,但是经过了20年的岁月,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已经让当年的许多设计显得过时。
主要的技术难题出现在飞行甲板的弹射器系统、战舰指挥中的分布式C4ISR系统以及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系统。而其中看似简单的弹射器系统却是其中最为复杂的部分。
蒸汽弹射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代机器,其系统集成度、工艺复杂度和技术甚至难度远高于建造航母船体。
按照前苏联海军最初的造舰计划,1143.5型“载机巡洋舰”的首舰“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都应安装两座弹射器。但是,前苏联弹射器研制工作却一直是限制着苏联海军航空兵上舰的技术瓶颈。最终不得不改为采用上升角为12度的滑跃起飞甲板且作权宜。
“库兹涅佐夫”号的飞行甲板的上翘角度是12度,后来实践证明还是略小点,到了“瓦良格”号时改为14度,改动的目的看来是为更好的提高舰载机的起飞性能。但是仍然无法满足重型战机的重装起降。为了保障重型战机在正在建造的“江苏”级中型航母和“直辖市”级重型航母的部署,在“瓦良格”号上,中国海军第一次成功安装了中国自主研制的蒸汽弹射器系统。
当在渤海湾上第一架中国海航的J-11H型重型舰载战斗机在“镇冰”号的甲板上随着弹射指挥官的手势,在在两秒内加速到150节,通过滑跃起飞甲板飞向蓝天时,站在甲板上的所有中国水兵除了欢呼之外,全体向天空比出中指。他们知道他们的头顶中,曾经预言过中国人将步苏联的后尘永远无法弹射起飞的美国人正通过军用卫星怯怯的看着渤海中的奇迹。
在随后的日子J-10H中型舰载战斗机、JH-7H舰载战斗轰炸机、JH-7HE舰载电子战机、E-7H型舰载预警机一一在“镇冰”号的甲板上弹射升空。甚至连空军的Y-8S军用运输机都在这里实验过舰载弹射起飞。
在担任“镇冰”号训练航空母舰的大副、舰长的日子里马澜见证了一个伟大海军的崛起,当然也深韵过所有的辉煌和荣誉背后的酸楚和牺牲。有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有失败的泪水。
离开“镇冰”号的最后一个晚上,马澜再次登上航海桥楼和航空桥楼,看着宽大的甲板在自己的面前也变得窄小了。放眼望去,远方的城市和近处的码头设置尽收眼底。他不禁笑道:“谁说这不是一艘赌船,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将赌下共和国海军的荣誉和未来而已。”
>>>点击查看《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