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用尽了全力挣扎和摆脱,但是维克多中校所驾驶的米格-25R型“狐蝠”侦察机还是被击落在泰国南部的夜空之中。作为中印战争中战死的第2名俄罗斯现役军人,与“方块A”中队的 “安德罗波夫”一样,维克多中校也没有选择弹射跳伞。
维克多中校的座机最终坠毁在泰国南部阁拉威岛附近海域,但在被击落之前,这架米格-25R型“狐蝠”侦察机已经传输回了战场全析照片,图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部署在泰国南部宋卡热带雨林中的中国陆军DF-11/A近程弹道导弹群的发射阵地,以及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对槟榔屿包围的纵深部署。
不过此刻已经基本失去了中南半岛战场制空权的印度空军,显然无力去突袭这些在完备防空火力保护之下的军事据点。唯一的反制手段就只有槟榔屿岛上部署着的印度陆军要塞守备部队自身的远程打击火力。
在近3个星期的要塞化工程中,印度军方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槟榔屿岛上部署了1个团级规模的PJ-10“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导弹岸基发射系统。构成了300公里范围内远程火力圈。
这个新组建的岸基导弹团下辖4个导弹连,而每1个印度陆军的岸基导弹连由4套机动式自动发射装置、1套机动式指挥站、60枚射程为29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和相关辅助及训练设备组成。
这些高机动型自动发射系统由重型轮式载重车为发射平台,每个发射平台由圆柱型的,最大仰角可打90度3联装封闭式导弹发射箱组成。也就是1个“布拉莫斯”型岸基导弹连的可在30秒内同时投放12枚攻击不同目标的导弹。完全有能力轻易的封锁狭小的马六甲海峡北部的海面。
而在槟榔屿要塞的弹药库内,印度陆军还存放了相当数量的的PJ-10A“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导弹对地攻击型。作为PJ-10“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反舰型的改进,“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对地攻击型外型上几乎与反舰型没有区别。
弹体呈圆柱型,渐缩的头段和尾段。单体中部有4片X型配置的可折叠梯形弹翼,在弹翼后不远处同样有4片X型配置、但翼面积较小的可折叠梯形操纵尾翼。导弹长约8米,直径为670毫米,翼展1.7米,重3吨。
采用整体式冲压火箭发动机,进气口为传统的同步环型进气口,进气口中心是整流中心锥,不过PJ-10A“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并不是象其他型号的导弹那样串联的布置于导弹的尾端,而是作为整体式助推器装在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内。
不过在战斗部上对地攻击型号和反舰型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原本单一的聚能穿甲战斗部,可以任意选择替换为侵彻型、爆破型或子母弹型等多类战斗部。在中国介入之前,印度政府中曾有人一度疯狂的希望在槟榔屿部署装有核战斗部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当接受到中国陆军导弹阵地的位置具体信息后,印度陆军部署在槟榔屿岛内市区的PJ-10“布拉莫斯”型超音速巡航导弹岸基发射系统迅速进入反击程序。进入发射阵地的导弹发射车顺序打开垂直的导弹发射箱,对远在300公里以外的中国陆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
为在中国陆军纵深部署的防空阵地中顺利突防,印度陆军采用了多弹道突防的手段。大部分的“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将进入14公里的高空弹道飞行攻击目标,而另有将近20枚导弹采用掠海/贴地飞行的模式进入战区。
不过采用低弹道的巡航导弹射程只能达到120~150公里左右,实际上是无法有效攻击中国陆军部署在纵深的导弹阵地的,但是印度陆军仍然希望通过它们能更多的吸引中国军队的防空火力。
“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采用中段惯性指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复合制导方式,不仅提高了远距离的打击精度,并且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导弹的主动导引头具有低脉冲功率和连续信号处理等特点,使其能够隐蔽的发射电磁脉冲信号,使得中国陆军的电子侦察和对抗系统难以察觉和干扰它。
在高空弹道飞行的过程中,“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的全程速度达到2.5~2.8马赫以上,对于这种超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熟悉了对抗美制“战斧”系列亚音音速巡航导弹“新三打、三防”的中国陆军倒是一度束手无策。
虽然竭尽了全力进行拦截,但是仍然超过40枚以上的“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穿透了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纵深的数道防空火力网,直接击中了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在泰国南部宋卡地区的导弹阵地。
好在中国陆军DF-11/A近程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和机动发射,机动性能较好,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但是战报传到曼谷南部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却仍然令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感到一丝隐忧。胡维风倒并是真的不担心部署在槟榔屿岛上印度陆军巡航导弹岸基发射系统,而是战局的进展正逐渐改变着战争的本身。
在正面战
>>>点击查看《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